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文件

韶关市曲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曲江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韶曲府办〔2023〕6号)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驻区有关单位:

  《韶关市曲江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21-2025年)》已经十六届区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乡村振兴局(联系电话:6683660)反映。



                                                                                                                                                                     韶关市曲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29日 


  韶关市曲江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

  (2021—2025年)











  韶关市曲江区农业农村局

  韶关市曲江区乡村振兴局

  2022年6月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  振兴环境与基础优势……………………………………………………………………………………………2

  第一节  振兴环境…………………………………………………………………………………………………………2

  第二节  发展现状…………………………………………………………………………………………………………7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14

  第一节  指导思想…………………………………………………………………………………………………………14

  第二节  基本原则…………………………………………………………………………………………………………14

  第三节  规划目标…………………………………………………………………………………………………………16

  第三章  产业为基,创新产业发展新体系………………………………………………………………………………19

  第一节  优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布局…………………………………………………………………………………20

  第二节  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25

  第三节  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8

  第四节  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31

  第四章  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32

  第一节  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32

  第二节  推动数字智慧乡村改造升级……………………………………………………………………………………34

  第三节创新维护农村产权管理制度…………………………………………………………………………………………36

  第五章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保障持续健康发展………………………………………………………………………37

  第一节  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37

  第二节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40

  第三节  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43

  第四节  加大金融支农助农力度…………………………………………………………………………………………44

  第五节  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46

  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49

  第一节  投资估算…………………………………………………………………………………………………………49

  第二节  效益分析…………………………………………………………………………………………………………62

  第七章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划落地保障………………………………………………………………………63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63

  第二节  加大投入力度……………………………………………………………………………………………………63

  第三节  强化规划引领……………………………………………………………………………………………………64

  第四节  加强用地保障……………………………………………………………………………………………………64

  第五节  做好资金监管……………………………………………………………………………………………………65

  第六节  抓好监督考核……………………………………………………………………………………………………65

  第七节  强化宣传推广……………………………………………………………………………………………………66


  前言

  

  “十三五”时期,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惠民政策,统揽乡村振兴工作全局,全区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争当韶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曲江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21-2025年)》,对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在总结评估全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分析“十四五”时期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新形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密围绕粤北生态屏障发展定位,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区农业农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总体布局,明确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是今后五年指导曲江区各镇街、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振兴环境与基础优势

  第一节  振兴环境

  一、规划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2020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重大论断,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国内第一部直接以“乡村振兴”命名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填补了国家乡村振兴领域的立法空白,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广东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列入“1+1+9”工作部署重要内容,强力抓好组织落实,推动全省“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更是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具体行动纲领,是新发展阶段深化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全域全覆盖同步推进镇村振兴的施工图。《广东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构建岭南特色乡村产业体系,为广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韶关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出台了《中共韶关市委关于制定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韶关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提出以实施韶关市乡村振兴“3510”工程为具体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巩固脱贫成效,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为广东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作出韶关贡献。结合曲江区乡村振兴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曲江区编制印发了《韶关市曲江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强调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曲江区委党校在百林湾生态园设立乡村振兴现场教学基地,构建多方位了解曲江产业振兴情况新平台,推进曲江区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

  二、规划意义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由之路。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由之路。全面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整合珠三角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等资源,实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技力量+志愿者”组团式帮扶模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产业振兴带动人才回流,推动乡镇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域全覆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新时期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亿万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让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通过规划先行、产业引领,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三)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立足曲江丰富的农业资源,集聚产业发展要素,点、线、面分步分层推进,实施产业“建链、强链、补链”行动,打通科技研发、生产制造、加工流通、产品服务等环节,建立马坝油粘米、食用菌等全产业链,挖掘优势、特色农业品牌,构建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力争创建美丽宜居村、精品示范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美丽曲江。加快农村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全区农业产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三、规划依据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五)《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

  (九)《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

  (十)《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十一)《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十二)《农业农村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0年度工作要点》;

  (十三)《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的通知》;

  (十五)《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行动方案的通知》;

  (十六)《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十七)《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

  (十八)《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九)《韶关市乡村振兴3510工程》;

  (二十) 《韶关市曲江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

  (二十一)其他相关文件及资料。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韶关市曲江区全区域范围,规划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二节  发展现状

  一、社会发展情况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效。2020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3.79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逐年递增。脱贫攻坚战取得圆满胜利,全区29个省定贫困村和2311户5433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形成稳定扶贫项目67个。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持续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8.04万亩,完成垦造水田1265亩、拆旧复垦423亩,农业生产平稳增长,耕地红线得到严格保护,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区粮食总产量多年稳定在7.5万吨左右,菌蔬、生猪、水果等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稳健。

  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全力配合做好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有效开展绿美南粤和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行动,累计建成52个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示范点和2个绿美古树乡村。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率先实现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创建干净整洁村85个、城郊美丽乡村示范片6个,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通过采取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发挥区位优势开发、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增收、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多种经营、发挥能人带动、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推进产权改革工作等多种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650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明显改善。坚持交通先行,相继建成莲花大道、铜鼓大道、韶州大道等公路,基本完成了韶南大道、曲江大道、马坝大道等道路的提升改造,交通进一步畅通。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2%,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实现光纤信息网络全覆盖,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农村客运班线实现“村村通”,连接镇村主干道路全线完成太阳能路灯安装。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教育强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新建九龄幼儿园、大塘镇中心幼儿园和小坑镇中心幼儿园,回购马坝镇幼儿园和沙溪镇中心幼儿园改为公立幼儿园,加快推进樟市镇中心幼儿园和白土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2900多个。在全市率先实现“5080”目标和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

  卫生创强扎实开展。引进高层次医技人才16名,基本建成区人民医院新住院综合大楼和区新妇幼保健院,完成9个镇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10间基层中医馆建设,50间村卫生站实现医保即时结算,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实现全覆盖。

  城乡协同发展差距明显缩小。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沥青)路,建成一个乡镇至少设置一所卫生院、一个行政村至少设置一所卫生室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持续拓展,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9.7%。农村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69∶1。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一)农业发展情况。

  曲江作为韶关市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形成了以马坝油粘、食用菌及蔬菜、生猪、茶叶、兰花等为优势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已创建曲江区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丝苗米(马坝油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中心、亚北冷链物流等项目落户曲江区,获批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省级专业镇5个、专业村18个。天合牧科等7家企业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马坝油粘米、罗坑茶叶、火山粉葛、白水蜜桃等品牌带动力逐年提升,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粤字号”农产品30个、“两品一标”农产品42个,品牌效益不断提升。

  2020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3.79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农业总产值14.99亿元,同比增长5.0%;林业总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5.5%;畜牧业总产值14.50亿元,同比增长18.4%;渔业总产值2.57亿元,同比增长0.4%。粮食播种面积17.41万亩,同比增长4.4%;产量7.52万吨,同比增长3.3%,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5.93万亩,同比增长0.5%;产量7.1万吨,同比增长0.7%。生猪饲养量44.59万头,同比增长16.3%。三鸟饲养量912.10万羽,同比增长44.2%;出栏量767.93万羽,同比增长91.9%。全区拥有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0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2家,其中省级示范社7家、市级示范社12家;家庭农场447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3家、市级示范农场65家、区级示范农场74家。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区多元富民兴村产业格局日趋完善,有效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二)工业发展情况。

  启动实施15家优质企业倍增计划,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45.41亿元、技改投资68.68亿元,钢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为主导的工业产业长足发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曲江经济开发区新增用地面积1000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230亩,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4.79亿元;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完成征地1.2万亩。以曲江经济开发区、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两大园区为依托的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五年累计新增签约项目153个,落地动工项目63个,竣工投产项目39个,实际完成投资33.91亿元,工业基础不断夯实。

  (三)旅游业发展情况。

  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马坝人—石峡遗址公园一期、曹溪文化小镇一期、4个城乡观景平台等相继建成开放,百林湾生态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华家班赛车文旅小镇、小坑国际森林康养运动小镇建设稳步推进。精心设计推出“马坝人先生”等IP文创产品,成功创建“九龄故里?百里画廊”等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持续举办罗坑茶文化节、枫湾花果节、经律论体育文化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成功引进2家五星级标准酒店,新增星级民宿7间,五年累计接待游客24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5亿元,对比“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47.4%和65.1%。商贸物流、房地产、住宿餐饮、电子商务、5G等行业快速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3.37亿元,五年增长38.0%。

  、人文资源情况

  曲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是4000多年前“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禅宗祖庭”千年古刹南华禅寺的坐落之地。近年来,曲江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韶关百林湾生态园、曹角湾合作社、罗坑中心坝村、马坝龙岗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旅游景点,形成了马坝油粘米、罗坑茶、枫湾白水蜜桃、大塘火山粉葛、白土月饼、樟市黄豆腐、钟叔黑糯米酒等曲江本地特色的旅游农特产品和非遗产品。同时结合“一镇一品”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当地非遗文化,推出曹溪文化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罗坑茶文化节、曹角湾民俗文化节、樟市徒步节、枫湾花果节、大塘元社节、悦城杨梅节、经律论体育文化旅游体育节等品牌活动,积极打造文化品牌;多次举办民间乐器演奏活动,代表作品有《十点梅花》《大龙吟》等民间曲调,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民间音乐,发扬传统文化。

  四、党建组织情况

  2021年,全区基层党组织数781个,其中乡镇(含行政村)党组织共305个。曲江坚持以创建促规范,以示范带全盘,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整镇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镇创建行动。目前,已创建了党建示范镇3个,党建示范村30个,农村党支部创建达标率100%,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五、人才资源情况

  曲江认真落实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组团式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广东省、东莞市及韶关市、曲江区组团单位已全部完成与被帮扶乡镇的对接,48名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已经全部进驻到乡镇,有序开展帮扶规划、谋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

  曲江高质量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训,以及“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着力打造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2020年,全区培育高素质农民89人。2019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粤菜师傅”培训286人次,连续两年举办“南华杯”粤菜师傅技能工匠大赛,锦鸿酒家获评为“粤菜名店”,“煎酿樟市黄豆腐”菜品获评为“粤菜名品”。2019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209人,其中培养技师、高级技师以上334人。2020年,成立了韶关家政协会曲江分会,累计组织“南粤家政”培训776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165人次,其中4人荣获“韶关保姆”称号,1人荣获“技术能手”称号,曲江区人社局荣获2021年韶关市第二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曲江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通过引“归雁”、择“优雁”、备“强雁”三向发力,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头雁先飞争飞、群雁跟飞齐飞的乡村工作新局面。截至2020年底,通过采取“定向甄选”方式,将38名政治觉悟高、带富能力强的返乡创业就业党员任命为村级党组织书记,并按照1∶2的比例,储备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220多人,其中属于致富带头人、本土本乡毕业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的有8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91人。截至2020年8月,累计培训村党组织书记1089人次,有效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2019年,获得全省10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称号的村党组织书记1名;获得2018-2019年度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村党组织书记分别为13名、3名,获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村党组织15个,进一步激励村级党组织书记担当作为。

  六、主要存在短板

  全区“三农”工作基础较好,经过三年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是,对标中央、省、市的工作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二是农业有优势无强势、有特点无特色、有品牌无名牌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没有补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问题,充分说明曲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曲江中心城区发展定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建设立足区域、领跑韶关、争先广东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着力打造韶关乡村振兴新标杆。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优先发展。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方面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

  ——坚持农民主体、市场导向。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汇聚、深度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以深化改革释放乡村振兴动能,以协同创新拓展乡村振兴空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强化科技、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坚持城乡融合、和谐共生。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规划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推进马坝油粘米、菌蔬、生猪、茶叶、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注重示范打造、特色引领、典型带动,既要积极作为、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久久为功。

  第三节  规划目标

  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创新实干,赶超跨越,精准发力,始终坚持五大原则,按照五大总体要求,强化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要素,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粤北特色、曲江特点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争当粤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一、阶段目标

  到2023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全面建立,村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成果,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有序开展,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深层进展,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齐头并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成为全省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

  二、具体目标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到2025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得到有效补齐;马坝油粘米、食用菌、茶叶、生猪、柠檬、兰花等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7.40万吨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新增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市级以上家庭农场3家;新增“两品一标”认证7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年接待人次58.6万人次以上,打造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同比增长保持7%以上。

  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凸显,美丽宜居村达标率达80%,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维护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并有效运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

  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现存红色革命遗址和历史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挖掘,南华诞庙会、扛阿公、“十点梅花”打击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基本完备,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0%,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社会和谐、繁荣、稳定、文明,实现文化振兴。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人才机制不断完善。到2025年,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头雁”工程和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开展卓有成效。搭建区、镇、村三级服务平台新乡贤人才数据库,培育孵化一批能够担当发展现代农业重任、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农村乡土人才和高素质农民,为组织和人才振兴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表2-1曲江区乡村振兴规划目标表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年基期值

2025年目标值

指标属性

1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亿元

19.55

24.70

预期性

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7.52

7.90

约束性

3

高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2.17

12.63

约束性

4

水稻种植面积

万亩

15.93

16.50

预期性

5

蔬菜种植面积

万亩

5.40

5.50

预期性

6

水果种植面积

万亩

5.22

8.00

预期性

7

生猪出栏量

万头

21.89

50.00

预期性

8

家禽出栏量

万羽

788.34

1000.00

预期性

9

水产养殖面积

万亩

2.84

2.87

预期性

10

稻谷产量

万吨

7.04

7.40

预期性

11

菌蔬产量

万吨

10.26

10.45

预期性

12

水果产量

万吨

3.90

5.97

预期性

13

肉类产量

万吨

3.15

5.16

预期性

14

水产品产量

万吨

1.57

1.7

预期性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9.88

≥98.00

预期性

16

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

%

40.17

43.00

约束性

17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

%

85

≥90

预期性

18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59.77

62.00

预期性

19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87.6

91.00

约束性

20

“两品一标”产品数

3

10

预期性

21

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数量

10

11

预期性

22

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

20

25

预期性

23

市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12

15

预期性

24

市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

68

71

预期性

25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

万人次

36.4

58.6

预期性

26

美丽宜居村达标率

%

41.4

80.00

预期性

27

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

50

80

预期性

28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77.49

90.00

预期性

2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22

30000

预期性


  第三章  产业为基,创新产业发展新体系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城郊农业为方向,以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为重点,以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任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种植标准化、作业机械化、规模适度化、生产集约化、主体专业化、组织合作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产品品牌化、全程信息化、环境生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产出高效化,促进曲江区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第一节  优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布局

  根据全区各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结合民心民意,重点打造“一心一轴四区一带”的曲江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格局。以项目为重要抓手,稳步推进全区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各镇内生发展动力,逐步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image001.png


    曲江区乡村振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图

    

  “一心”:粤北曲江乡村振兴产业化发展带动核心。以曲江经济开发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中心为核心,立足区域内马坝油粘米、食用菌及蔬菜、生猪等优势主导优势产业,拓展带动马坝油粘米高质粮油加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加工、粤北风味预制菜加工、农产品冷链流通联动发展,打造带动全区、辐射粤北地区乃至全省的乡村振兴产业化发展带动核心。

  “一轴”:北江两岸优质农业产业城乡协同发展轴。以区域内北江流域沿岸为产业发展轴,对接韶关市2015—2035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结合韶关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产业上下游资源,发挥城乡要素互补和功能相互支撑的作用,依托马坝油粘米、食用菌、预制菜等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协作分工,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就业合理布局,实现产业功能互补、城乡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产业优势资源支持优质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四区”之一:马坝油粘米传统粮油振兴发展区。以马坝油粘米主产镇樟市镇、马坝镇为核心,依托曲江区丝苗米(马坝油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契机,充分发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效益,强化马坝油粘品种选育繁育,推广标准化生产,通过稳定产业链上游发展、促进产业链中游发展、引进产业链下游的发展模式,擦亮“马坝油粘米”金字招牌,引领推动以马坝油粘米为首的优质稻、花生等粮油产业提质振兴发展。

  “四区”之二:绿色菌蔬循环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以白土镇、大塘镇为核心,依托已创建的曲江区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发展“食用菌-菇渣-蔬菜”等循环农业模式,以促进菌蔬产业提质增效、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为主攻点,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业活跃的乡村现代优质菌蔬产业体系,示范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打造绿色菌蔬循环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四区”之三:罗坑茶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广东十大茶乡之一罗坑镇为核心,充分发挥罗坑作为广东优势特色产区(罗坑茶)、中国十佳最美露营地、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拥有丰富的古树茶和原生茶树群落资源等优势,牢牢把握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契机,打造集罗坑茶品种选育、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农旅融合等于一体的罗坑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四区”之四:特色水果与林下经济发展培育区。以枫湾、乌石、沙溪、小坑镇为核心,以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重要抓手,引导全区水果结构调整优化,着力改良品种、提升品质。突出南岭特色优势,进一步聚焦南岭落叶果、优质柑橘、精品特色果三大类品种,加快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标准化果园建设,同时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以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引领,鼓励发展林下食用菌、酸笋等林下经济产业,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达到示范带动、增产增收的目的。

  “一带”:风度曲江绿色循环农业与农禅旅融合发展示范带。以生态循环绿色种养农业为基础,以农文旅融合为延伸,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南韶高速公路为联动轴线,串联乐广高速、京港澳高速、省道287线以及千年古刹南华禅寺、史前期古人类马坝人遗址、罗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等区内旅游景区,结合曹溪文化小镇、小坑温泉休闲康养旅游带、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发展农旅,系统打造曲江湾里小桂林(枫湾-大塘)、马坝水文村-沙溪东华村、白土-樟市-罗坑、沙溪-乌石-马坝石堡、小坑-大塘等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有效整合全域自然资源,同时加强以马坝油粘米、优质蔬菜、生猪等农业产业为基础的三产融合,积极推动文化、旅游、生态、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农业提质增效,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度曲江绿色循环农业与农禅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专栏1  曲江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一)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升级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着力构建上下游,特别是二三产业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项目。

围绕马坝油粘米、食用菌、畜禽等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良种良法配套、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产业化水平较高的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确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曲江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

结合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开展体育、旅游、文化、特色农业等活动,大力发展农业观光、田园度假、农耕文化、休闲游钓、农产品会展商务、农业科普旅游等产品系列,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品牌,创建一批具有曲江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精品项目,推进农业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多元化综合型转型。

  

  第二节  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一、全面融入构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为抓手,以曲江区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曲江区丝苗米(马坝油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曲江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以村镇为平台,以产业为基础,创新要素融合机制,抢抓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产业平台建设机遇,做强做优马坝油粘米、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曲江农业生产、加工、冷链流通、研发、品牌等一体化发展。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术农业人才,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快构建形成农业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二、培育提升农产品加工现代化水平

  (一)推动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

  提升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装备水平。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提高质量效益。重点支持优质稻、菌蔬等重要农产品发展烘干、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等初加工设施建设,提升仓储设施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实现减损增效、保值增值。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生物、先进装备、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重点加大菌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营养功能成分提取开发力度,培育发展功能性食品与养生保健食品产业,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等精深加工食品,促进农产品多次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延长产业链。

  强化综合利用加工。鼓励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支持利用农作物秸秆、稻壳、麸皮胚芽、果皮果渣等加工副产物丰富的营养成分,生产食品、饲料、肥料以及其他精深加工产品,提取营养和活性物质,推广“农林废弃物-菌菇培养基-菇渣肥田-蔬菜及果树”的食用菌高效立体循环经济生态模式,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突出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现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亚北省级星创天地、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转化平台作用,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等重点科研院所、高校产学研合作基础,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融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探索解决农产品加工业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提高关键环节和技术领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和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协同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

  (二)加强培育“粤字号”农产品品牌。

  构建“粤字号”农业品牌体系。围绕曲江“大而优”大宗农产品和“精而美”特色农产品,开展“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创建。鼓励培育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创建企业品牌,打造“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和经营专用品牌协同发展。深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着重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产地贮藏和加工车间等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与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相结合,创响一批“珍稀牌”“工艺牌”“文化牌”的乡土品牌。

  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广泛开展深入田头、现场推介、品鉴体验、线上推广等接地气、重体验、推品牌、促消费的活动,拓展提升曲江“粤字号”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平台、融媒体、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对“粤字号”农产品进行大力宣传推介,积极宣传品牌文化、品牌故事、品牌人物,树立品牌创建、品质提升、市场拓展的典型。

  三、培育乡村新型业态

  健全农业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匹配乡村发展特色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健全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打造智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将新科技、新理念等现代元素引入农业发展中,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

  推动农业和美丽乡村融合发展。整合现有美丽乡村创建成果,谋划推出以休闲体验为主导的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温泉康养、特产美食等乡村游项目,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新农村。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在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基础上,开发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体系。

  培育乡村产业发展体系。支持乡镇(农场)发挥特色资源优势,聚焦1-2个主导产业,汇聚资本、人才、技术等发展要素,着力支持提升原料基地、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业活跃的乡村产业体系,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创响“乡字号”“土字号”品牌。

  第三节  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质量提升工程,支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农村金融服务、财政支持力度,着力推进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示范创建,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素质。深入实施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合作社,促进合作社联合与合作,大力推进跨区域合作社联社建设,促使合作社对外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5家以上,市级以上示范社总数达15家以上,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75家以上。

  二、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探索建立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对小农户的帮扶带动,积极吸引小农户入企、入社,提高抗风险能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供销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运行组织模式,运用农超、农社等产销对接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等手段,把小农户有机嵌入现代农业生产,同时不断改善小农户生产条件,大力扶持发展小果园、小茶园等小农户经济。

  三、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健全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机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确保现阶段不以退出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户进城落户的条件。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保持稳定,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对规范流转的试点进行奖补,推动承包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流转,力争到2025年,全区农村承包地流转占比达55%以上。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经营主体技术力量、资金使用、产品销售等业务指导,全力打造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示范样板,辐射带动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

  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不断挖掘潜力、发挥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带动、土地经营、资产运营、服务创收等方式,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紧紧围绕增强村级“持续造血”功能,探索创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和投资方式,鼓励村集体围绕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提供有偿使用服务;鼓励村集体积极参与企业在具备条件的鱼塘水面、农房屋顶、农业设施顶棚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增加村集体收益创造新的有效途径,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实施千企帮千村工程,深化村企结对,鼓励企业与村集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到2025年,全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

  五、建设助农服务体系

  围绕全区特色优势产品产业,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生产、供销、信用一体化,功能完备、优质高效、农民满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助农服务示范体系。继续拓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农资农技服务、农产品购销加工服务、日用消费品供应服务、冷链物流配送服务、农村电商服务、农机农械服务、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等助农服务,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多样化、便利化的综合服务。

专栏2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计划

(一)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依托曲江区马坝油粘米、食用菌、畜禽、特色水果等产业领域建立健全培养培训、认定管理、生产经营、社会保障、退休养老“五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培育各类有文化、懂技术、擅经营、会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合作社管理人员、家庭农场主、经纪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

(二)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培育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国家、省、市、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标准积极扶持、申报及推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

(三)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国家、省、市、区对示范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要求标准积极扶持、申报及推进建设,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创建。

鼓励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经营性服务组织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集中育秧、农资供应、技术培训和远程教育、质量检验检测、灾害预警及信息发布、机械化烘干仓储、农机维修保养及存放等专业的社会化服务。


  第四节  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一、提高农民参与程度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提升组织化程度,强化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增强融合发展能力。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市场预测、产品营销等服务力度,为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农民参与程度。

  二、加强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为农户提供信贷担保、领办或参办农民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完善涉农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明确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

  三、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更好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竞争能力、带动能力,确保农户收益。鼓励将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持续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第四章  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一节  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

  一、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实施全域“五美”行动,分类打造“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科学治理空心村,强化新建农房管控,继续推进小桂林景区、南华寺、马坝人遗址景区等四沿区域美丽乡村示范带创建。突出抓好黑臭水体、散乱污企业、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四清四治四提升”,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狠抓秸秆禁烧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垃圾清运、污水治理、安全饮用水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制度,建立财政补贴与农户缴费合理分担机制,按照分级负责、以“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原则,将农村基础设施养护纳入常态管护。支持群众发挥管护主体作用,通过村规民约建立村民参与的村庄基础公共设施管护制度。到2025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稳定达到60%以上,全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100%的行政村。

专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推进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引导各镇建设理念由“建设工程”向“项目服务”转变,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符合农村地区实际的适用技术应用。

(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各镇根据实际需求,按照每个自然村1个以上垃圾收集点、1个以上保洁员标准配备,鼓励开展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处理,配套建设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完善农村垃圾处理各级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运营机制,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加大镇级填埋场整改力度。

(三)村庄绿化。

大力建设森林乡村,全面保护古树名木,因地制宜建设古树公园。及时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旅游景区和矿场荒地进行复垦复绿,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植绿种果,发展庭院经济。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


  二、优先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区域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落实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四精”理念,高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村级公路“单改双”,全面推行“136”路长制,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健全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保障农村地区基本出行条件。加强乡村规划管控,严格执行村庄整体规划和农房建设标准,做到统一规划、风格和谐,限高限大、功能宜居。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加强乱搭乱建整治和日常保洁管护,整治乱堆乱放行为、消除废旧棚房。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集中整治散乱、废弃、闲置的宅基地和其他集体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加农村生态用地空间。

  三、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鼓励提倡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改善村容村貌等服务机构,强化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等机构建设,有效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优化区级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各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村。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资源向乡镇、农村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持续加大,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足。

  第二节  推动数字智慧乡村改造升级

  一、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

  加强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发展农村电子政务,鼓励开发乡村政务村务手机APP软件和移动终端,推广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加强群众网络技能培训,建设“信息进村入户整镇推进示范工程”,实现村级信息服务站全覆盖,创建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和互联网特色小镇。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扩大农村5G覆盖面。推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支持农村电商和“互联网+农业+旅游”发展,推进汽车、家电等商品下乡,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二、创新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加快以曲江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物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冷链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深化乡村邮政和快递网点普及,加快建成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建设绿色供应链,推广绿色物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

  三、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充分发挥曲江区食用菌产业园、马坝油粘米产业园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优势,完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整合共享。充分发挥5G优势,加快推进农机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建设一批无人农场、无人渔场和智慧果园等示范基地;将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加大农业信息学理论基础研究力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优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精细农业典型。  

专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农村交通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完成“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行动,稳步推进自然村全面通硬底化公路,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健全管理养护长效机制。优化农村物流网络布局,重点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工程。

全面加强区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水生态保护和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建设等重大项目,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高效节水能力,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

(三)农村集中供水建设工程。

统筹推进区镇村集中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在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饮用水入户率和水质达标率。

(四)乡村信息化基础支撑工程。

加快农村地区光纤网络覆盖,全面落实光纤到户和广电双平面复合光纤网国家标准,加快农村地区5G基站建设,积极推动全自然村5G信号全覆盖。



  第三节  创新维护农村产权管理制度

  一、完善“三资”管理机制

  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健全集体资产台账和各项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盘活集体资产。结合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求,按照上级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规范“三资”管理行为,推动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认真落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账务核算及处置审核审批,强化业务培训,增强业务素质。

  二、稳步推进制度改革

  由点及面持续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合理开展折股量化。在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规范资产股权管理,对于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成员形成的股权,探索实行“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户内共享、长久不变”的股权静态管理模式。积极深化试点内容,由各镇组织引导,探索明晰村民自治组织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关系,实行村民委员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探索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的条件和程序,自主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抵(质)押贷款试点,着力推进下一步深化改革工作。

  第五章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保障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节  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持续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巩固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达标创优活动,强化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党建工作,探索在乡村产业链、社会化服务领域创设功能型党小组。开展新一轮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探索建立切实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的长效机制。落实乡镇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主体责任,实行区、镇、村(社区)治理权责清单制度。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形成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上级部门监督、会计核算监督、审计监督等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的监督体系。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和南粤党员先锋工程,配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优化基层党员队伍。选优训强村级骨干队伍,进一步健全“选、育、管、用、储”全链条管理,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和村“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机制,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里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按照统筹选派、统筹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积极从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健全党员评星定级管理,鼓励开展农村党员家庭挂牌亮身份活动,全面实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促进党员干部入网入格、服务群众常态化制度化。

  三、深化农村“三治结合”实践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进一步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群防群治力量在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办理、民间纠纷调解、开展移风易俗、维护公共秩序、社情民意通达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建立村党组织领导的“民主商议、一事一议”村民协商自治模式。实施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村务公开“五化”创建活动,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实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继续实施“雪亮+智格”工程,不断加强派出所规范化建设,重点打击新型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整治突出毒品问题三年行动计划。打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主动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区“信访超市”标准化建设,完善多元联动化解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化解在基层。继续完善建立新时代农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社区)治理新格局。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健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推动乡村依法治理。深入探索乡村德治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承接参与乡村公共服务的作用,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引导新乡贤积极参与治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开展农村道德“红黑榜”创评活动,创新实施乡风文明建设积分激励机制。

 专栏5  农村治理体系构建计划

(一)深化实施南粤党员先锋行动。

大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头雁”工程,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全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深入实施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大力发展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深化党员队伍分类管理试点。

(二)强化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优化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布局,整合利用现有村级组织办公、服务和活动场所、设施设备,持续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三)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继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在镇村主要进出路口、重点集镇、交通干线、繁华地段、专业市场、校园、医院等公共活动场所、重点要害部位和易发案部位,设置治安视频监控,并及时维护,提高社会治安防范信息化水平。


  第二节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一、加快培育高素质精勤农民

  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培养壮大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队伍。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职称评定、人才服务和政策扶持等要素相衔接配套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加大“三农”领域实用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引导专业协会、技术服务机构、涉农生产经营主体等开展专项技术培训服务,深入推进职业农民职称评定,重点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家庭农场主等。

  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落实韶关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重点引进培养一批创新型专业人才。继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积极实施“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重点工程,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落实就业优惠政策。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建立乡镇农业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探索在保障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权益的前提下,建立韶关学院、韶关市高级技工学校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律师等各类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动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与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农村建设事业。

  五、提高干部管理水平

  建立专项指导小组,定期到村对村干部进行业务指导,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助力“三资”管理日趋规范化。认真抓好中央及省市区改革部署的贯彻落实,既要鼓励创新、勇于试验,又要把控方向、有历史耐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全区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支部书记带领“两委”班子“自身清、带头清、身边清”,对于工作到位、纪律严明的优秀村支部进行表彰,打造典型模范,鼓励效仿学习。


专栏6  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行动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目标,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量提质、规范发展,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整体水平。

(二)技能人才培育工程。

继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积极实施“乡村工匠”等重点工程,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新乡贤返乡支持工程。

在党组织领导下,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农业科研人员、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律师、技能人才等新乡贤通过参与乡村治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担任志愿者等方式服务乡村。

(四)“乡村振兴讲习所”工程。

参与县(区)、镇、村(居)三级“乡村振兴讲习所”体系,通过“学术研究、专题培训、主题论坛、政策咨询、规划设计”等方式,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生力军的培训教育,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库服务。


  第三节  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一、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找准抓实融入“双区”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主动对接省农业科学院、市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等科研院校,力争新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以上。推动全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开展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将卫星导航、无人机、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积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指导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持续推进农业机械监理工作,加大查处道路运输农机力度,加强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与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有效保障农机生产安全。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扎实开展农业良种良法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等基础性工作,推进“育苗-生产-加工产业链”的完善。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完善农村基层科技推广、科技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加大“农技宝”宣传、推广,强化良种良法推广应用。采取“良种+良法+科技人员”的模式,组织实施新品种新技术“双推”项目,着力扩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专栏7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行动

(一)推动成果转化。

整合全区的科技资源,重点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产业园区建设一批符合曲江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和创新服务中心,汇聚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中的先进实用技术,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以培育壮大农村特色新兴产业为抓手,加快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二)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推进科技园区提质增效,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加快推进科技转化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向乡镇延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下沉。


  第四节  加大金融支农助农力度

  一、健全金融支农组织体系

  支持农业银行、邮储银行进一步深化“三农”事业部机制建设,实现全覆盖。加快区域内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鼓励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区乡村振兴的信贷支持,形成多样化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在韶关市深化农村信用社市农信联社改革的基础上,保障入社农民权益,吸引当地农民、个体工商业者、农村中小企业等参与合作,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建设。支持基层信用合作社与供销社、专业合作社深度合作拓展助农服务,支持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

  二、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

  发挥专项资金和财政性存款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投放到当地乡村产业,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充分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作用,探索开发新型信用类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利用量化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的融资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引导持牌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促进金融科技与农村金融规范发展。

  三、落实金融支农激励政策

  贯彻国家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继续通过奖励、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支持“三农”金融服务,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将乡村振兴作为信贷政策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方向,落实镇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完善涉农贴息贷款政策,降低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缓释机制,加快完善“三农”融资担保体系,充分发挥好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作用,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改进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合理确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和业务拓展的准入门槛。

专栏8  乡村振兴金融支撑行动

(一)金融服务机构覆盖面提升工程。

积极参与提升曲江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覆盖面,加大评估考核力度,提升金融支持农业发展力度。

(二)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

运用多样化金融电子机具向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延伸服务,通过农村社区超市、供销社经营网点,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广泛布设金融电子机具、自助服务终端和网络支付端口等,使服务触角遍布每一个乡村。

(三)金融支农服务技术提升计划。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存取款、支付结算、小额贷款等各项业务,创新“三农”金融服务的新渠道、新手段、新方式和风控措施,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基础性、综合性金融服务。

(四)农村贷款产品创新。

深化“银保合作”,开发以贷款保证保险为风险缓释手段的小额贷款产品。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包括大型农机具在内的农业生产设备、设施抵押贷款业务。

  

  第五节  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一、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民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持续评选树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鼓励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自觉弘扬道德新风。充分发挥文化熏陶作用,充分挖掘农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等,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搭建乡村公共文化平台,运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赏心悦目的公益宣传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宣扬真善美。实施“南粤家风”工程,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束性措施,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二、多形式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继续抓好风度书房、好人馆和镇村文明实践场所建设管理,扎实开展文化下基层系列活动,改造提升区图书馆,做好新文体中心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华家班赛车文旅小镇建设,组织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汽车拉力赛和持续开展罗坑茶文化节、农民丰收节、枫湾花果节等各类公共文旅活动,挖掘传承曲江乡村文化名片,传承发展乡村历史文艺与乡风民俗,打造具有曲江特色的文化名片。推动实施农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创新活化传统“十点梅花”打击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九龄文化,支持发展传统红色文化、柴烧陶艺、校园文化、瑶族文化等,擦亮“善美韶关?风度曲江”品牌。

  三、多元化打造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启动樟市“芦溪胜景·出水芙蓉”康养小镇建设,全面推进小坑国际森林康养运动小镇建设,在成功举办2021广东曲江(小坑)环湖森林半程马拉松赛的基础上,积极谋划举办徒步、铁人三项、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赛事活动,形成生态养生健康小镇产业体系。将整治修缮白土历史文化街区与“广东最美古樟树”“韶关十大最美榕树”“白沙烟艇”、龙皇洞沙田柚、北江河鲜等元素连成一体开发,引进坪山果园温泉度假和游艇项目,加快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专栏9  乡风文明创建行动

(一)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效能提升工程。

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深入推进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提档升级,完善网格化布局。加大对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运行投入长效机制。

(二)中华传统节日振兴。

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积极培育富有曲江特色的活动项目、节庆仪式,推动农村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三)重点文物文化保护工程。

加大对我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维护。深入发掘农村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乡土文化人才,挖掘整理文化传统、文史典籍和历代名贤积淀的积极文化理念等。培育一批以家训文化、孝德文化、村规民约为特色的传统文化村落。评选“岭南文化名片”,宣传推介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文化归属感。

  

  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第一节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93811.56万元,其中,产业兴旺项目投入121092.80万元,生态宜居项目投入149205.8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投入22402.96万元,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投入1110.00万元。具体详见表6-1。

  表6-1曲江区乡村振兴规划投资估算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内容

建设年限

总投资

(万元)

责任单位

备注

一、产业兴旺



121092.80



(一)

粤北曲江乡村振兴产业化发展带动核心




22372.80



1

韶关市曲江区预制菜产业园建设

白土镇、大塘镇、马坝镇

发挥现有的食用菌、蔬菜、马坝油粘米及畜禽等主导产业资源优势,将产业园建设成为粤北预制菜产业科技创新制高区、广东预制菜产业全链发展领先区、全国预制菜产业联动发展潜力区。

2022-2025年

10610.00

企业


2

韶关市曲江区丝苗米产业园建设

白土镇、樟市镇、大塘镇、马坝镇

重点打造马坝油粘米现代产业体系,将产业园建设成为集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技术集成、创业平台、规模生产等于一体的广东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粤北特色油粘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区、岭南生态农旅深度融合示范区。

2022-2025年

10650.00

企业


3

服务体系




1112.80



3.1

防返贫综合保险

全区

为全区脱贫户购买防返贫综合保险。

2021年

67.80

区农业农村局


3.2

曲江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奖补项目

全区

支持全区的食用菌产业发展。

2021年

1000.00

区农业农村局


3.3

科技推广服务费

全区

全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

2021年

45.00

区农业农村局


(二)

马坝油粘米传统粮油振兴发展区




12090.00



1

曲江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项目

樟市镇

建设樟市镇农副产品集散中心50亩,建设水果种植基地1000亩,黑糯米产业研学基地500平方米,引导、扶持茶叶种植基地建设,流转750亩土地。

2022-2025年

2650.00

企业


2

马坝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项目

马坝镇

建设马坝镇转溪冷链物流园11000平方米;建设马蹄种植基地300亩,草莓种植基地200亩,蔬菜种植基地60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230亩;油茶种植基地500亩,配套建设油茶加工车间1个;建设茶叶加工车间200平方米,购置加工生产线设备;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2022-2025年

9440.00

企业


(三)

绿色菌蔬循环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30080.00



1

白土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项目

白土镇

建设蔬菜基地1000亩,淮山种植基地500亩,番薯种植基地20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3000平方米、简易保温湿草菇种植大棚约30亩,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滴灌灌溉设施,建设花生油生产规范作坊200平方米、腐竹农产品展厅2个、合作社办公场地80平方米、初级农产品集散点200平方米。

2022-2025年

26280.00

企业


2

大塘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项目

大塘镇

建设优质火山粉葛种苗培育基地100亩,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与运营,品牌设计及推广等。

2022-2025年

3000.00

企业


3

曲江区大塘镇火山粉葛产业发展项目

大塘镇

在大塘镇发展火山粉葛产业,包括育苗、种植、加工。

2022-2025年

800.00

企业


(四)

罗坑茶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11100.00



1

罗坑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项目

罗坑镇

培育5000亩罗坑古树茶苗、3000亩杏仁香、马蹄香、奖公古树茶古树优质种苗等,建设茶叶推广创新中心,开展产学研产业全链条;建设富硒米优质水稻基地800-1200亩,开展罗坑胡须鸡种质资源普查及产业链体系打造,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2022-2025年

11100.00

企业


(五)

特色水果与林下经济发展培育区




7450.00



1

枫湾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项目

枫湾镇

搭建温室果蔬种植大棚10亩,扩建兰花基地10-20亩,完善农田水利工程10000米。

2022-2025年

850.00

企业


2

沙溪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项目

沙溪镇

建设食用菌、柠檬育苗、种植基地、加工生产车间及冷库,配套深加工生产设备,以及优质米、生姜、酸笋等基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2022-2025年

6600.00

企业


(六)

风度曲江绿色循环农业与农禅旅融合发展示范带




38000.00



1

曲江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

全区

围绕曲江“曲江湾里小桂林(枫湾-大塘)、马坝水文村-沙溪东华村、白土-樟市-罗坑、沙溪-乌石-马坝石堡、小坑-大塘”乡村旅游示范线路的景点提升、风貌带提升建设、村道两侧形象提升、旅游公路完善,建设民宿示范片、商业街等。

2022-2025年

38000.00

区农业农村局


二、生态宜居



149205.80



(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55720.00



1

韶关市曲江区2022年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及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美丽乡村建设)

全区

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2022-2025年

9000.00

区农业农村局


2

韶关市曲江区2022年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及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全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乡村生活垃圾治理)。

2022-2025年

8000.00

区农业农村局


3

韶关市曲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旅结合项目

全区

继续推进“139+”美丽圩镇提升行动,完善农村村内道路硬底化工程,村小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推进干净整洁村建设,开展泥砖房拆后利用建设“四小园”。

2022-2025年

38720.00

区农业农村局


(二)

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77712.73



1

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镇街“三线”(通信设施)整治项目

樟市镇

开展移动、通信、联通、广播电视等线路整治。整治镇街线路杂乱的情况,提升镇街风貌。

2021-2025年

95.00

区农业农村局


2

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美丽圩镇建设项目

罗坑镇

继续推进罗坑镇139镇街整治提升工程(二期)项目,围绕一河两岸的总体框架,进一步对镇街绿化美化亮化、三线整治、污水收集、景观楼梯、农贸市场提升等项目进行二次提升,扩大整治成果,让镇街更加宜居宜业。

2021-2025年

1250.00

区农业农村局


3

2021年韶关市曲江区“曲水香樟古迹,瑶茶文化之乡”乡村振兴项目-樟市镇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樟市镇

建设光辉村委上下华村、西约村委白楼村、流坑村委横张横黄村、径口村委竹篙谭村等四个特色精品村;对全镇11个村委100%推进干净整洁村建设。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村内道路硬底化,村内雨水污水得到处理,建设一批特色精品村,为村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2021-2025年

8578.61

区农业农村局


4

2021年韶关市曲江区“曲水香樟古迹,瑶茶文化之乡”乡村振兴项目-白土镇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和村庄风貌提升项目

白土镇

村口标识125个、垃圾收集点105个、污水处理设施80座、污水管网91173平方米、雨水管网47115米、路面硬底化139615.68平方米、小公园2个、休息廊亭1处、公共厕所3座、篮球场3100平方米、健身设施2处、亲水平台3个、文化墙2200平方米、河堤修缮4200平方米、抹灰43923.11平方米、白色乳胶漆52319.09平方米、屋面树脂瓦13985.29平方米、围墙树脂瓦3021.62平方米、路灯2个、鱼塘清淤694平方米、护栏174米、挡土墙144米、文化室6座。改善村庄环境,村内道路硬底化,为村民营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2021-2025年

1863.93

区农业农村局


5

2021年韶关市曲江区“禅意兰香碧道,大湾区栖息乡村”乡村振兴项目-沙溪镇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沙溪镇

让沙溪镇辖区内7个行政村的88个村小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2个村小组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标准、4个村小组达到示范片标准、7个村小组村容村貌继续提升。改善村庄环境,村内道路硬底化,村内雨水污水得到处理,为村民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2021-2025年

9599.03

区农业农村局


6

2021年韶关市曲江区“曲水香樟古迹,瑶茶文化之乡”乡村振兴项目-罗坑镇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罗坑镇

罗坑镇辖区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示范片提升建设,主要包括辖区内5个行政村村道硬化、雨污分流(含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点硬化等干净整洁村创建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省定贫困村示范村美化绿化、村庄风貌提升建设工程,上扬、下杨、黄屋、夹背、细林等9个村共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工程等。罗坑镇辖区内100%自然村(不含空心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支持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特色精品示范村片。

2021-2025年

9500.00

区农业农村局


7

2021年韶关市曲江区“禅意兰香碧道,大湾区栖息乡村”乡村振兴项目-大塘镇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大塘镇

大塘镇辖区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各行政村村道硬化、雨污分流、垃圾收集点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汤溪、东岗岭、塘口示范村美化绿化、村庄风貌提升等提升建设、X312沿线大塘路段提升建设等工程。大塘镇辖区内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主要交通干道沿线连片建设初见成效,支持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

2021-2025年

16622.25

区农业农村局


8

2021年韶关市曲江区“红色革命老区旅游小镇”乡村振兴项目-乌石镇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乌石镇

乌石镇辖区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各行政村村道硬化、雨污分流、垃圾收集点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赵屋村、老屋村、刘村、梁屋村示范村美化绿化、村庄风貌提升项目工程。乌石镇辖区内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打造“红色革命老区旅游小镇”。

2021-2025年

6922.56

区农业农村局


9

韶关市曲江区小坑镇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小坑镇

小坑镇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路硬底化2.5万平方米,雨水管网8.5万米,污水管网1.5万米,污水处理设施28座。改善村庄环境,村内道路硬底化,村内雨水污水得到处理,为村民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2021-2025年

2000.00

区农业农村局


10

2021年韶关市曲江区“禅意兰香碧道,大湾区栖息乡村”乡村振兴项目-马坝镇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马坝镇

规划整治建设马坝镇16个村委的道路硬底化132545.14平方米,雨水管网43632米,污水管网59980米,污水处理设施97座。改善马坝镇的村庄环境,村内道路硬底化,村内雨水污水得到处理,为村民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2021-2025年

13512.04

区农业农村局


11

韶关市曲江区乌石镇农贸市场及周边提升整治工程项目

乌石镇

完成乌石镇乌石街农贸市场及周边整治提升工程项目。

2021-2025年

600.00

区农业农村局


12

樟市镇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樟市镇

拟在光辉村委旁闲置地上建设电商中心综合体大楼、两个面积600平方米的仓库、一个大型农庄大厅和包间(附其他配套设施)、星级民宿、100个停车位等,可提供农副产品展示展销、餐饮、住宿、休闲和农副产品仓储冷链物流等服务。

2021-2025年

1200.00

区农业农村局


13

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美丽圩镇建设项目

大塘镇

在大塘镇内推进美丽圩镇建设。

2021-2025年

1300.00

区农业农村局


14

韶关市曲江区枫湾镇乡村振兴风貌提升及产业发展项目

枫湾镇

枫湾镇乡村振兴风貌提升及产业发展。

2021-2025年

600.00

区农业农村局


15

白土镇新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提升工程

白土镇

对白土镇新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提升。

2021-2025年

900.48

区农业农村局


(三)

村庄风貌提升




13223.07



1

韶关市曲江区枫湾镇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枫湾镇

对枫湾镇村庄进行房屋外立面整治。提升枫湾镇村庄整体人居环境,重点道路沿线的房屋外立面得到整治,为村民营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打造观光旅游小镇。

2021-2025年

1450.00

区农业农村局


2

韶关市曲江区枫湾镇示范片区提升工程项目

枫湾镇

规划整治建设枫湾镇示范片大笋村委竹子坝1个村小组提升道路硬底化1669.84平方米,垃圾收集点3个,扶手、栏杆、栏板559.41米,砖砌景墙13.65米,平台219.87平方米,围墙装饰285.58平方米,成品装饰1项。改善村庄环境,村内道路硬底化,为村民营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打造观光旅游小镇。

2021-2025年

280.34

区农业农村局


3

2020年韶关市曲江区“禅意兰香碧道,大湾区栖息乡村”乡村振兴项目-大塘镇村庄风貌提升项目

大塘镇

对大塘镇11个贫困村117条自然村进行绿化美化、外立面整治、禽畜集中圈养区建设,S251、X312、G106等主要交通要道沿线路域整治。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植绿种果,人畜分离,为村民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主要交通干线沿线风貌有效提升。

2021-2025年

3168.83

区农业农村局


4

2021年韶关市曲江区“禅意兰香碧道,大湾区栖息乡村”乡村振兴项目-马坝镇村庄风貌提升项目

马坝镇

对马坝镇村庄进行村道绿化,环境提升;重点廊道旁的房屋外立面进行整治。提升马坝镇村庄整体人居环境,重点道路沿线的房屋外立面得到整治,为村民营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打造观光旅游小镇。

2021-2025年

7500.00

区农业农村局


5

大塘镇至枫湾镇沿线农房风貌提升项目

大塘镇、枫湾镇

对大塘镇至枫湾镇沿线农村农房风貌进行整治提升,打造一条乡村风貌示范带。

2021-2025年

823.90

区农业农村局


(四)

中小河流治理



2550.00



1

曲江区中小河流整治提升建设项目

全区

对区内中小河流进行护河堤的修建整治、美化提升。

2022-2025年

1500.00

区水务局


2

曲江区乌石镇乌石水(杨梅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

乌石镇

对镇内中小河流进行治理。

2022年

1050.00

区水利局


三、基础设施



22402.96



(一)

农村集中供水项目



5235.58



1

曲江区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项目

全区

本工程设计供水总规模为3410立方米/天,覆盖8个镇,30个行政村,146个村小组,规划农村供水人口为24164人。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取水陂头及进水口粗滤池32座,加压泵站3座,清水池38座(含演山水厂石堡加压站低位水池和高位水池各1座)、过滤池(前池)9座和配套的净水、消毒设备以及管网铺设等。

2021年

4735.58

区水务局


2

曲江区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项目

全区

农村集中供水、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2022年

500.00

区水务局、区交通运输局


(二)

四好农村路建设




14971.38



1

曲江区2022年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程(日常养护)

全区

农村公路养护。

2022年

209.71

区交通运输局


2

C434线温泉至石板冲农村公路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村道安防)

马坝镇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2022年

3.24

区交通运输局


3

C921线矮石至填埋场农村公路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村道安防)

马坝镇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2022年

5.94

区交通运输局


4

Y212线消雪岭至群星路面改造工程(养护工程)

樟市镇

农村公路养护。

2022年

104.86

区交通运输局


5

X798线东联至山子背农村公路路面大修工程(养护工程)

马坝镇

农村公路养护。

2022年

133.19

区交通运输局


6

X803线沙溪至和洞公路安防提升工程(养护工程)

沙溪镇

农村公路养护。

2022年

122.72

区交通运输局


7

Y319线展如至消雪岭路面改造工程(养护工程)

樟市镇

农村公路养护。

2022年

200.00

区交通运输局


8

曲江区2021年农村公路单车道改双车道工程(单改双)

全区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2022年

200.00

区交通运输局


9

Y443线大塘至四队公路K0+000-K3+112农村公路网联结改造工程(路网提升)

大塘镇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2022年

202.86

区交通运输局


10

X855线南华至石堡K14+064-K14+996农村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改造工程(单改双)

马坝镇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2022年

36.66

区交通运输局


11

Y211线水楼至廖屋K0+913-K2+735农村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改造工程(单改双)

樟市镇

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2022年

71.77

区交通运输局


12

Y213线樟市至芦溪公路安防提升工程(养护工程)

樟市镇

农村公路养护。

2022年

100.03

区交通运输局


13

韶关市曲江区2022年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及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美丽乡村建设)

全区

村内道路建设。

2022年

1650.00

区农业农村局


14

韶关市曲江区道口“一清一灯一带”整治工程

全区

减速带热熔标线(6毫米厚)411.6平方米;太阳能黄闪灯102盏。

2021-2025年

21.51

区交通运输局


15

韶关市曲江区国省道和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风险整治工程

全区

标志标牌291处;道口桩97根;反光凸面镜69处。

2021-2025年

72.89

区交通运输局


16

韶关市曲江区平安村口建设工程

全区

铝合金标志牌548套;热熔标线(6毫米厚)3388平方米;热熔标线(2毫米厚)1016.4平方米;242个停字484平方米;警示桩876根;反光凸面镜175套;太阳能黄闪警示灯242套。

2021-2025年

230.47

区交通运输局


17

2020年“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项目

全区

完成沙土路改造攻坚任务210.462公里。

2020-2025年

11575.41

区交通运输局


18

韶关市曲江区枫湾镇小笋村委接X312延伸线公路新建工程

枫湾镇

X312线公路旁新建一条长72米、面积252平方米、0.2米厚的延伸公路。

2021年

30.12

区交通运输局


(三)

农田水利建设及管护




2196.00



1

2021年冬春农田水利工程

全区

对全区各镇重点及面上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山塘、水库、河坝及拦河坝陂头的加固维修不作安排)。

2021年

300.00

区农业农村局


2

曲江区罗坑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罗坑镇

全面提升灌区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灌区农业生产能力,改善、恢复灌区灌溉能力,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缓解灌区供水与用水失衡的矛盾。

2022年

1700.00

区水务局


3

曲江区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项目区级

全区

小水电清理整改。

2022年

47.00

区水务局


4

2022年曲江区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项目(一站一策)

全区

小水电清理整改。

2022年

149.00

区水务局


四、公共服务设施



1110.00



(一)

文化基础设施提升




910.00



1

曲江区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

全区

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全区建设2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且2022年完成全区行政村    (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50%(54个),2023年达到65%,2024年达到75%,2025年达到80%。

2022-2025年

500.00

区文广旅体局


2

曲江区村小组文化基础设施提升项目

全区

完善村小组的文化室、文化广场、文化公园建设及体育设施等。

2022-2025年

410.00

区文广旅体局


(二)

乡村治理体系提升




200.00



1

马坝镇乡村治理智能化建设项目

马坝镇

在重要卡口、公共场所等安装监控摄像头和音柱,在镇政府及每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安装1个数字乡村智慧大屏。

2022-2025年

200.00

市公安局曲江分局



合计




293811.56





  第二节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增强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和积极性,进而推进优势产业结构整体优化,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经济效益明显。

  二、社会效益

  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全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全区优势特色产业结构。依托马坝油粘米、食用菌及蔬菜、预制菜、生猪、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链,解决全区农产品品牌效益不明显、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加工转化率不高等瓶颈难题,同时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农村就业难题,吸引人才回流。到2025年,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比例达60%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达到55%以上,社会效益显著。

  三、生态效益

  牢牢把握生态发展理念,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倡导推行“食用菌-菇渣-菜/果”“畜禽-有机肥-果/菜/稻”、秸秆还田等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连接畜禽养殖大户及种植大户,有效利用畜禽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减少畜禽粪污环境污染,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有效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有利于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生态效益明显。

  第七章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划落地保障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成立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区负总责、乡镇抓落实、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坚持乡村振兴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注重财政支农政策和财会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深化“清廉乡村”建设,做实乡村建设的基底。建立区级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集聚各方智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第二节  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对全区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加财政涉农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结构,改变原有财政涉农资金“全面撒网”的做法,精准施策提升财政资金支农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涉农投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更好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带动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积极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和农商银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为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配套流动资金支持。

  第三节  强化规划引领

  强化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责任,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各镇要结合发展实际,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或实施方案、行动方案,明确本地区乡村振兴的具体思路、目标和任务,细化实化政策落实,增强可操作性。强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执行监管,把规划各项措施要求落到实处,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优势,加快驻镇帮镇扶村规划编制,制定和完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细化帮扶振兴措施,扎实乡村振兴规划蓝图实施基础。

  第四节  加强用地保障

  将乡村振兴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科学划定并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规划基础。根据“三调”数据,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工矿废弃地等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为农村产业发展腾挪出更多发展空间。严格落实“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既有政策,为乡村振兴留足产业发展用地空间。

  第五节  做好资金监管

  落实国家、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要求,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同时,发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对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农村公益性工程和项目,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管护和运营。扎实推行“万企帮万村”行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对企业投资建设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或社会事业项目,包括学校、道路、桥梁、村庄小公园等可以企业或企业家名义入村志、建功德碑。制定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列明负面清单,保护好投资方及农民利益。

  第六节  抓好监督考核

  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目标考核范围,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加强乡村振兴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严禁挤占挪用,加强审计监督,促进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落实,保障乡村振兴资金安全和绩效等。加强乡村统计工作和数据开发应用,定期公布乡村振兴重大进展情况。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鼓励各级党委和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勇于担当作为,勇于改革创新。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价机制,聘请第三方科研评估机构开展规划评估工作。

  第七节  强化宣传推广

  利用电视、广播和发放宣传资料,加大农业宣传力度,加强惠农政策宣传,发挥好各类媒体监督作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创新示范工作,使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先进典型案例剖析和宣传,总结推广新科技应用、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等新生事物,通过宣传典型、树立标兵、推广经验、引导发展,为全市乃至全省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范例与样板。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相关解读:韶关市曲江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微博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