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坝人遗址公园
  • 白土稻田
  • 禅宗祖庭南华禅寺
  • 城东之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曲江  /  曲江县志

文化活动

发布日期:2018-12-29 09:30:00 来源:本网站
打印

      

  曲江地处山区,历朝官府组织的文化活动多为每年春秋两季的祭祀活动。民国初年,驻军及学校时有开展活报剧、小演唱等活动。抗日战争省政府迁韶期间,省、港、澳粤剧名家马师曾、红线女、薛觉先、少达子、关德兴等先后到四战区、七战区的军剧及省动员委员会粤剧宣传团服务,时常在县城韶关大同戏院、醒群戏院、复兴剧场作抗日募捐义演。关德兴有一手神鞭绝技,更兼一腔爱国热情,为募捐而自身债台高筑,连累夫人入狱。他喜演《岳飞》、《戚继光》、《神鞭侠》等民族意识极强的剧目,常演至中场便即兴作抗日募捐演讲,深为观众仰慕。民国30(1941)春,抗宣七队由武汉来韶长驻。其间频频举办民歌演唱会、音乐会及歌剧、舞剧、话剧等文艺演出活动。话剧《刑》、《秋收》,歌剧《农村曲》、《军民进行曲》,歌舞剧《生产三部曲》、《新年大合唱》等剧目对宣传团结抗战起了极大推动作用。此间,《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救亡进行曲》等革命歌曲在曲江县城乡广为传唱。 

  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1950年始,全县农村先后成立了30多个业余剧团,演出粤剧、采茶及春牛、纸马等传统民间艺术。195312月,县文化馆在马坝首次举办全县性大型总路线教育展览,各区都组织农民前往参观。此后,每年都举办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展览会。1954年,县文化馆以龙归奇石、马坝阳岗为试点建立第一批农村俱乐部,举办山歌擂台赛及采茶戏、春牛、纸马等表演活动,文化活动异常活跃,当年县文化馆被评为省先进文化单位。1956年又再次评为省先进单位。1958年,再次掀起全县性大办农村文化的高潮,社社建有俱乐部,马坝乡达到队队有文娱室,石堡四队还户户自制乐器。奇石社几乎天天傍晚有歌会,一天没有,社员就不习惯;每月举行3次联欢晚会,全年共举行36次。据19588月的统计资料,全县出版山歌报63份,组织山歌组1240个,创作组548个,歌手12313人,业余作者2732人;读报组347个,读报员1382人;展览组212个,展览1502次,展品5291件;共用黑板3897块;田头小演唱2483次;绘制墙头标语26193条,木板标语12929块,纸标语65590条;组织业余剧团51个,大部演采茶戏,部分演粤剧。因农村文化活动成绩显著,当年曲江县又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工作先进红旗县。随之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文娱活动转入低潮。“文化大革命”开展后,文化馆主办的文化活动基本停顿,但机关、工厂、学校乃至公社、生产大队都纷纷自行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以三句半、对口词、表演唱、快板剧、活报剧、小合唱等短小精干的表演形式登台表演,表达对毛主席的忠心与热爱。1971年后,群众性文艺活动逐步减少,转为持久性的组织群众观看革命样板戏电影。此间,多年积累、保存在县文化馆的珍贵文物考古资料以及文书档案竟被付之一炬。1980年后,城镇电子游戏机、桌球、录像、音乐茶座等娱乐形式相继出现,农村文娱活动也逐渐开展起来。1981年,樟市、白沙、白土相继举办山歌擂台赛,数千人参加活动。1984年,县文化馆到区镇开办舞蹈培训班,使集体舞、交谊舞这种历来为城镇青年独专的文娱形式流入到农村。此间,每年都举办文艺会演活动。一年一度的“我爱你,中国”歌咏比赛、二年一度的“曲江十大歌手”评选、“农村文艺调演”“少儿花会”等活动都能坚持举办。各部门也经常结合自身业务,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如普法、计划生育、税收等文艺宣传晚会)。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