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20日在韶关市曲江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20日在韶关市曲江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吴春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建设韶关重要经济增长极和韶关新城区的奋斗目标,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抓项目扩总量,抓产业促升级,优化发展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圆满地完成了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明显提速

  据快报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31亿元,比增6.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4.5亿元,比增16.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3.79亿元,比增20.8%。三次产业调整为10.2∶61.8∶28.0。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1.3亿元,比增17.5%。区属规上企业由2010年的31家增加到45家,实现增加值17.03亿元,比增42.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6.6个百分点,拉动全区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6个百分点。全年签订招商引资合同42宗,合同投资总额83.64亿元,比增130%;新旧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3.76亿元,比增26.86%。合同利用外资2986万美元,比增41.72%。外贸出口累计完成1.358亿美元,比增15.26 %。民营企业经济发展迅猛,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纳税总额达4.5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47.97%。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62亿元,比增6.8%。全年实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9亿元(新口径),比上年增长18.13%,按旧口径计算突破了5亿元,达到5.23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2亿元,比增16.4%;接待游客299.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6 %和22.4%;商品房销售额12.01亿元,比增85.5%。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等控制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二、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主动对接国家、省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策划、储备了一批关系全局、带动力强的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项目,并把“十二五”规划的思路举措、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大力收储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力度,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有力保障重点项目和产业转移项目落地。201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全区实施重点项目22项,储备重点项目6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38.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3.77%。其中,农田水利、电力、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27.4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的70.34%。广乐高速公路、韶电“上大压小”2×60万千瓦机组、G106线改道工程、大宝山铜硫矿开发、韶钢技改、韶关锦绣南华城森林温泉世界等项目扎实推进。韶关核电、台湾水泥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三、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一年来,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7.8亿元,开通了府前西路、南堤二路等城市道路,实施了源河汇景、半山豪园、领秀国际、亿华明珠等一批档次较高的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新建了一批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工程,拉大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品位,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推进了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枫湾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等一批水利项目建设。投入860多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宗,解决了1.9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村道硬底化公路40 公里,改造农村贫困户住房345套。强化街镇和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完善了街镇和10个省级示范村的建设规划。建立了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卫生村。农村客运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率先完成省市下达的3个100%目标任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镇、新型工业镇和生态宜居镇建设,镇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乌石镇荣获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四、民生福利不断改善

  全年投入民生资金5.69亿元(含中央、省市下拨),占财政总支出的66.18%。就业形势向好,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712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605人。累计举办培训班81期(次),免费培训城乡劳动力318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02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发放低保资金 1173.91万元,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54.72万元,实现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区新农保参保人数73490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1%,我区被列为省首批新农保全覆盖试点县(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7923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6.1万人,覆盖率达 98.85%。建设保障性住房1370套。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7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10元。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实效,全区共有10个省核定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到6575元,比帮扶前增收4951元;10个省核定贫困村集体年收入均超过了3万元,基本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普法、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扎实开展,积极创建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示范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综合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和网络问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严密防范和依法积极处置群体性事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五、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扎实推进教育创强工作,沙溪镇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镇验收。大力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高标准兴建了九龄小学、区艺术幼儿园,全面完成了校舍危房改造工程。普通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以上上线人数519人,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指标任务。科技工作成绩显著,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单位。新建了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大楼,完善了人口计生软硬件设施建设,强化了人口计生工作管理,2011年,我区被省市评定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优类管理达标单位”。建成了区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不断巩固。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开展,建成了全民健身中心和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我区体育健儿在市青年锦标赛上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环保责任考核和污染整治,全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取得实效,巩固森林生态区创建成果,完成了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狠抓产品质量监督,产品质量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管理不断规范,有效打击非法采矿及违法占地行为,保护国土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工作不断加强,我区连续第八次被省评为“双拥模范(县)区”。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分会场的各项组织工作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粮食、物价、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残联、区志、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六、政府效能有效提升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加强与区政协的联系,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73件,办复率达100%。坚持依法决策,重大决策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纠风工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深化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部门预算编制,大力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镇财区管、农村会计代理、公务卡结算、支出绩效评价、财政信息一体化改革。强化政府投资项目预结算审核,全年核减0.84亿元,核减率达16%。政府招标采购节约资金2338万元,节约率14.1%。切实加大税费征管执法力度,税源、费源管理更加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全面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和融资性担保机构运转顺利。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发展形势复杂多变,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全区人民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多方合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区人民,向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驻区企业和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在曲江投资置业的企业家,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曲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二是财政增收乏力,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三是工业投入规模不够大,产业集聚度不高;四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急待进一步完善;五是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比较繁重。我们要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加以克服和改进。

  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推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韶关重要经济增长极和韶关新城区为主要目标,以加快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为主线,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以改善民生、共享成果为落脚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加强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5%以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量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2012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在推进新型工业发展上有新进展

  建设韶关重要经济增长极,必须坚定不移地强化工业主导地位, 明确工业主导产业,扩大总量、调优存量,在发展中转型、在优化中升级,以强有力的措施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构建工业主导产业。围绕“扩总量、调结构、促转型”这一主线,立足曲江工业基础,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电子电器、水泥、钢铁、电力、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产业,依托宝钢等中央企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等新型工业,高起点发展钢铁精深加工产业链,把曲江打造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机械装备及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基地,有效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三大工程,努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开发区管理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赋予开发区更大的自主权。严格执行入园项目评审制度,加强开发建设效益核算,不断提高整体开发水平。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就地转移力度,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加快宝钢(韶关)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推动一批项目尽快落地,早见成效。

  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要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大力推行“产业链”、“客商链”和“企业链”招商,精心组织,重点出击,力争在大招商、招大商上取得新突破。精心组织好招商引资推介会,力争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有一批项目签约、奠基和竣工投产,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招商政策,建立和完善绿色通道,大力改善招商环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肃查处危害发展环境行为。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信守承诺,诚信待商,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社会信用水平,全力营造廉洁高效、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探索与驻区大中型企业沟通合作机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驻区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增资扩产提供便利。大力实施百亿优势产业计划和大企业大集团提升、骨干企业翻番、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在项目申报、土地供应、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继续实行纳税大户奖励制度,营造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环境。大力扶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新发展。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措施,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二、着力扩大投资规模,在推动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

  投资是我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也是富民强区的主要抓手。抓项目就是抓机遇,抓项目就是抓根本。我们要以抓项目谋发展,以项目促转变,以项目增后劲,以项目惠民生。要盯紧一批项目、推进一批项目、建成一批项目,迅速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

  积极包装和争取项目。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市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坚持基础类、产业类和社会事业类项目并重,围绕旅游开发、城镇化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储备和包装,充实和完善重点项目库。积极主动地跑部委、跑省市,争取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高,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项目落户,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千方百计破解供地和融资瓶颈。加快项目建设用地的核实审查,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市级以上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加强与省市的沟通联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投入,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切实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加强土地征用、报批和征收安置工作,保障项目建设用地。深化政银企合作,拓宽银行信贷融资主渠道。积极探索吸引投资、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的长效机制,支持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引导和培育企业上市。进一步完善投资促进政策,逐步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

  建立严格的重点项目考核机制。坚持重点项目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重点抓好韶钢技改工程、大宝山铜硫矿开发、台泥、韶电“上大压小”2×60万千瓦机组、宝钢(韶关)产业园、韶关核电等大型工业项目建设。加快交通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广乐高速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考核机制,细化考核细则,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期限,定期督查通报、绩效考核,形成倒逼机制,以时限倒逼进度,以目标倒逼责任,做到有责必问、奖优罚劣。加强项目的跟踪,对正在洽谈中的项目要跟紧盯牢,力促其早日签约,已经签约的项目要尽快促其落地,已经动工的项目要尽快建成投产。

  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有新成效

  按照“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基本思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推进粤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创建国家级粮油高产示范县(区)为契机,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带动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创建农业示范园区目标。积极引进和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原料基地,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加大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网上销售、直销配送等新型营销模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品牌建设,培育名牌农产品。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粮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和良种良法,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稳定农产品价格。推广新型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积极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流转平台,支持和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增加农民土地收益。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大好机遇,加快以农田水利、饮水安全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坑、罗坑水库灌区改造和大塘镇小型农田水利示范镇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全面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三大工程,扎实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巩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果,切实帮助农民创业致富。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加快推进X317线樟市至罗坑段公路大修工程。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建设韶关重要经济增长极上有新亮点

  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强化政策驱动,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加服务业占全区经济的比重,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旅游业。启动全区旅游整体规划,发挥旅游规划对旅游产业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和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快推进大南华开发、韶关锦绣南华城森林温泉世界、罗坑云天水寨温泉度假区等项目建设,积极筹备纪念六祖涅槃1300年活动,全力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今年内力争引进1家五星级酒店项目。加强创A级景区、评星级饭店工作,推动住宿、餐饮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发展。启动南华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升禅宗文化影响力。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优化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与文化、生态等产业共同发展。

  优化提升商贸业。完善城区核心商圈功能,加快商业中心区开发建设,促进城区商业中心形成规模,增强辐射带动力,不断聚集城市的商气人气财气。引进和培育面向农村的商业龙头企业,引导发展农产品仓储、运输等综合流通项目,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商贸流通网络。加快推进房地产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盘活闲置存量土地,科学合理供应土地,推进房地产交易、登记和廉租住房保障规范化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辐射广泛的商务流通功能区为目标,以发展物流产业、壮大专业市场为重点,着力引进项目规模大、水平高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整合港口、铁路站点、高速路口以及产业园区等物流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在推进韶关新城区建设上有新面貌

  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和“城市布局科学化、建筑风格特色化、居住环境生态化、综合功能配套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三旧”改造步伐,推动城区北延西拓,突出抓好城北新城、府前西路、府前路商业广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切实抓好演山水厂扩建工程、马坝大道改造工程、韶关客运南站和城西市场等城区配套设施工程以及城市公交与市中心对接工程,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力,推进同城一体化。

  规范城市管理。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加强过程控制,坚决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和建设行为。坚持严格执法和教育疏导相结合,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深化园林、环卫、城监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行湖南攸县城市管理经验,明确城市管理重点,细化管理标准,改进作业方式,实行绩效挂钩,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和畅通工程,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着力解决城市“脏、乱、差”的突出问题,规范农贸市场管理以及“五小”和“六乱”等行业整治,不断完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马坝大道、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的环境卫生,巩固“创卫”成果。

  精心经营城市。进一步做实做强投融资平台,有效运作城市和土地资本,增加收益。探索建立城市资产转让、拍卖、租赁、置换的有效途径,推进城市资源资本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积极鼓励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多渠道、全方位参与城市开发,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的市场化、资本化运作水平。严格土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指标,规范土地征用、房屋征收和建设管理。认真贯彻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推进生态建设。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大力实行企业产品产出与用电挂钩制度,促进企业节能改造。全力控制污染源,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推进“绿色施工”,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强化苍村水库饮用水源和沙溪、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封山育林工作力度,提高封山育林科学化水平。加大政府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快区域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步伐,改造提升沿河沿路生态环境。

  六、坚持改革创新,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有新局面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发展的根本动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区上下的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加快财政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体制,努力提高财政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完善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积极培育新兴财源,加快构建结构合理、税源稳定、接替有序的财源体系。积极做好区级财政体制转变的衔接工作,确保区级财政正常运作。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加大纳税稽查和纳税评估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建立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机制。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强技术创新政策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科技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建立完善激励自主创新机制,培育全民创新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特别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强化支持技术创新政策,推进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大财政资金对工业和信息化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扎实开展以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为主要内容,以优化市场环境为目标的“三打两建”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和网络问政工作,不断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工作机制。依托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完善“大防控”体系,提升对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行治安管理与城市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等有机结合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依法惩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和“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对事故、灾难的预防预警工作,强化各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切实提高防范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认真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提高全区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切实加强质量监督,努力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七、注重惠民利民,在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上有新作为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更大力度落实各项惠民举措,更大力度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积极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水库移民、被征地农民、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健全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工作。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解决城镇低保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巩固和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加快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进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五保”供养人员生活补贴标准,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快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增加马坝城区与韶关主城区公交线路,实行老年人乘坐公交免费优惠政策。

  加快教育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发展。扎实推进教育创强工作,做优高中教育,做特职业教育,加强学前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育活力,力争今年实现教育强区目标。建立健全人口计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加快创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步伐。加快区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新建马坝镇卫生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城区医疗资源的整合力度,规范区、镇、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体育设施设备,推进乡镇农民健身工程,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文化传播平台,切实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区博物馆特级文物库房,保障特级文物安全。扎实推进创文工作,加强以公共秩序为重点的城市公共文明建设,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提高文化中心的使用效益,逐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工作,让更多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加快镇、村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三送”下乡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实力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促进产业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八、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上有新举措

  实现2012年发展目标任务,关键在于落实,决定性因素在于干部队伍。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和新的发展形势,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提升服务能力。围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强化政府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好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简化办事程序,切实做到执行政策零折扣、提供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处理投诉零缺位,推动政府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提升创新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敬业和奉献精神,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倡导终身学习理念,认真研究法规政策,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着力突破用地、人才、技术、环境等瓶颈制约。牢固树立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理念,坚决破除看摊守业、不思进取、怕担责任的思想,鼓励大胆想、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不争议、不议论、不埋怨、不指责,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工作的大创新,推动曲江的大发展。

  提升执行能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大兴务实之风,形成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的风气。大力倡导敢抓善管、勇于负责的作风,看准的事紧盯不放,定下的事抓紧实施,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责任不回避,努力消除遇事扯皮、遇责推诿现象,形成合力干实事。发挥大督查机制作用,制定工作津补贴与绩效挂钩的奖罚机制,严格兑现,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奋力争先进位,以发展论成败,以实绩论英雄。

  提升行政能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大众监督,完善和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使政府的工作部署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政府公信力。全面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加强廉政风险排查,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纠正不正之风,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形象。

  各位代表,成绩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勤政务实的作风,埋头苦干的精神,努力开创曲江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微博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