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9日在韶关市曲江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9日在韶关市曲江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主动融入珠三角总战略,狠抓三大主题”工作,聚焦“三大重点”民生,大力实施分区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韶关主城区,全力推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县域经济趋稳向好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1.3亿元,增长7.3%(与上年同期相比,数据为预测数,下同),第一产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0.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62.4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2.346.54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亿元,增长5.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亿元,增长3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0.7亿元,增长8.1%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大力扶持新型农(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0家,家庭农场达226家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业从业人员整体技能水平有效提升。促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马坝油粘米、罗坑茶叶、火山粉葛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效益凸显,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排名全市第一。主要粮食作物实现稳产丰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农民收入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支持韶钢、韶电、大宝山等驻区中省企业做强做优,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政策,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促进曲江建筑业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2017年,全区新增规上、规下转规上企业共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回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1亿元,增长7.5%。中省属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增加值增长20.2%。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充分利用南华寺、马坝人遗址、“中国温泉之乡”等特色资源,大力实施“互联网+旅游”战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成功举办罗坑茶文化节、枫湾花果节、樟市徒步穿越等旅游推介活动。2017年全区接待游客总数440万人次,增长1.4%;实现旅游总收入31.8亿元,增长4%。启动了大南华“一寺两院三路”项目建设和曹溪河景观整治等工程,大南华整体提升工作有序推进。投入4980万元完成马坝人——石峡遗址(核心区)风貌整治首期工程,2018年春节前可重新对游客开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新建商品房面积45.14万平方米,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安置房643套交通运输、商贸物流、餐饮住宿、金融信息等产业发展迅速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发展载体全面夯实。进一步完善曲江经济开发区道路管网、供气、供热和排水排污等配套基础设施清理园区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完善开发区相对独立的财政体制,建立园区投融资平台,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启动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园区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积极配合莞韶对口帮扶指挥部,全力加快推进装备园征地拆迁和清表工作,累计完成征地8900多亩,清表5000多亩,报批9个批次和3个单独选址用地共5337.83亩。土地中期调规获得省批复,全年收储土地56宗,总面积达4558.5亩,保障了装备园、曲江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项目攻坚有序推进。以项目落地建设为抓手,健全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预警和协调处置机制,定期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议,及时化解存在问题,确保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017年我区安排重点项目40宗,计划投资59.18亿,开工建设32宗(其中有5宗未纳入统计),预计完成投资39.7亿元,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韶关至乌石段)、曲江大道(曲江段)等12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其中,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濛浬枢纽初具雏形,台泥(韶关)水泥项目征地拆迁和主厂区三通一平等工作任务全面完成,莲花大道、新白线、德城·状元府邸、曲江碧桂园等项目进展顺利,马坝河、梅花河“两河四岸”生态绿堤水系景观工程已挂网招标。加强协调督办,2017年区政府承诺为民办实事的9个项目中,6个项目基本完成,3个项目正在实施。

产业共建成效初现。抢抓东莞韶关、常平曲江对口帮扶契机,以产业共建为重要抓手,积极参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分工合作,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形成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主动对接中省企业,依托“两大园区”,聚焦食品饮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主动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有效开展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力争把更多更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2017年新签招商引资项目46宗,合同投资总额达119.1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8宗。2017年底,装备园和曲江经济开发区共有24个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额约37.27亿元,世界500强企业金光集团在曲江经济开发区投资的食品项目动工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能力和创新驱动发展,经国家“三部两院”和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曲江盛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园区吸引力、承载力、集聚力进一步提升。

三、城乡环境优化提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快推进连接韶关主城区的“四大通道”建设,省道S251线黄岭亭至汤湖段公路改建等工程开工建设。京港澳高速韶关南出口至国道G106线禅关连接线新建项目、省道S248线至国道G240线连接线道路已完成工可,京港澳韶关南出口至马坝人遗址改扩建工程已挂网招标,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马鞍山田径运动场、城区中心市场改造升级等城市提升项目顺利完工。投入3800多万元,拓宽和硬底化农村公路51.6公里,新改建县乡公路15.4公里。投入730多万元,提升改造64个村(居)委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投入1000多万元,基本完成25个村级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和27个教学点标准化改造工程。投入2.6亿元,完成483个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投入5500多万元建成覆盖63个行政村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惠及10.7万群众。

建管水平不断提升。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数字城管”平台,城市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农村光明工程,投入4501.61万元,安装、修复7000多盏路灯。新增城市绿地面积约11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29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1.54%。大力开展市容市貌环境综合整治和“两违”查处工作,拆除违法建筑80宗,面积约5万平方米。全力推进“大清洁、乡村美”工作,自2018年起每年投入3170万元实施城乡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建成四级城乡生活垃圾运营管理模式,全区农村保洁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6%,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和“大种树、种大树”活动,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4.96%,森林蓄积量达到789.86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双增”目标。严把项目审批关,完成了畜禽养殖分区划定工作。实施最严格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全面推行河长制,强化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总投资近3亿元,启动实施镇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9座湿地公园,40座人工湿地开工建设。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全区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水污染等综合防治。城区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全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能力逐步提升。2017年全区民生支出17.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9.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发放低保金、农村“五保”金、优抚金、高龄老人津贴、社会救助金等各类资金4900多万元,实现了低保和“五保”人员应保尽保,社会困难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发放各类惠农补贴550多万元,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村(居)“两委”保障经费从2015年的每年5万元逐步提高到2017年的每年8万元,适当提高村(居)“两委”在职、离任干部和村小组长福利待遇,提振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44.21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五险”和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13万人次享受了各项社会保险,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卫生强区建设,大塘镇、乌石镇和枫湾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区人民医院综合楼改扩建项目已动工建设,区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已挂网招标,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巩固提升“广东省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成果,区教育局获教育部授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县级优秀组织单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收回马坝镇幼儿园改建为公办曲江区第二幼儿园,回购沙溪中心幼儿园创办为沙溪镇中心幼儿园,大塘镇、小坑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已完成城区新建省一级标准化幼儿园选址、规划等前期工作。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成功创建小坑镇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深入推进巩卫创文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龄小学荣获第一届“广东省文明校园”和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曲江供电局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三送”资金投入,大力挖掘传承曲江传统文化,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免费开放体育运动场(馆)12处共8.9万平方米,统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青少年竞技体育在全市名列前茅。

农村发展步伐加快。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共筹集各级扶贫资金1.17亿元,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457.82万元。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工作,29个省定贫困村320个自然村和10个非贫困自然村全部实现“四个100%”。启动了一批产业就业帮扶项目,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12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已竣工66户2017年全区共有711户2193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完成精准脱贫任务的75.3%。实施中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2017年中小河流治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地籍调查工作任务,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综合治理扎实有效。在连续9次被省评为“双拥模范(县)区”的基础上,继续全面开展“双拥”工作。加强专项整治和社会治安管控,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理网络问政、民声热线、“12345”热线和群众来信来访1267件(次),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加强“扫黄打非”,强化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监管和公共安全管理,全力打造平安曲江,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人民武装、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市场监管、节能减排、审计、统计、对台、残联、史志、档案、气象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五、各项改革全面深化

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整合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区工商局、区质监局职能,重新组建区市场监管局;区安监局由挂牌调整为独立设置,为区政府工作部门。整合区征地服务中心、区拆迁办职能,设立区土地和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强化政府投资建设非经营性工程项目管理,新设立区代建局,负责全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完成市公共资源交易曲江分中心职能交接和转变,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政府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决策机制,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管理建立曲江经济开发区相对独立的财政管理体制,解决开发区建设投入依靠财政的现状,加快园区发展。严格落实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制度,审议城市规划建设议题88宗。积极做好市与市辖区权责改革工作,市下放的51项职能事项全部承接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审计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实施。落实了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加大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取消行政许可事项37项。深化公共服务事项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推广“马上办”服务模式,推行容缺审批登记,办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业务2215户(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856户。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淘汰40吨中频炉3个,化解商品房面积17.85万平方米、非商品房面积3.22万平方米。

农村综合改革有序开展。健全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平台,建成全区农村集体“三资”交易服务平台。全区成立村民理事会605个,占20户以上村民小组总数的67.2%。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6万余本,颁证率达95.8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通过开放办社、联合合作,推动网上“供销社”建设,“互联网+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农民”服务模式得到上级充分肯定。

六、政府建设日益强化

法治政府建设提速增效。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不断加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四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工作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实行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共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46件、区政协提案39件,办复率均达到100%。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监督和过错追究办法,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机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廉洁政府建设深入人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全面落实区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力打造廉洁高效政府机关。健全区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相关制度,定期向区委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定出台一批政府规范性文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四风”“不严不实”等问题,毫不松懈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贪污腐化、庸政懒政怠政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认真接受省委、市委巡视巡察和审计指出的问题,并按要求落实整改。

服务型政府建设扎实有效。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区级“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信息系统上线试运行,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县(区)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基本建成区征信中心、85个信用村和85个乡村金融(保险)服务站,105个助农取款点。10个镇(街道)和85个行政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发展形势复杂多变,发展成果来之不易。综观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加强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多方合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等,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偏慢、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等方面的刚性支出较大,新增财源不足,财政支出压力巨大;三是项目推进难度较大,受土地、林地调规报批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影响,部分项目推进难度增大;四是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对国民经济起支撑性发展作用、经济贡献较大、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的大项目、好项目较少;五是机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干事创业热情有待激发,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解决。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201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分区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三大抓手”,紧扣“三大主题”工作和“三大重点”民生,努力开创曲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融入主城区步伐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8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力促农业稳产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培育南华李、羊肚菌等新的农产品品牌,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品牌。抓好产业布局调整,打响马坝油粘米、罗坑茶叶、火山粉葛、白水蜜桃等一批优质特色农业产品品牌实施“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依托广货网上行、农村淘宝、乐村淘等电商平台载体,加快推动农产品走出去。依托现代科技发展光伏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旅文融合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力促工业提质增效。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并加快推进韶钢转型升级、韶关发电厂集中供热、大宝山铜硫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产业提升项目。推进质量强区建设,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改创新,促进质量发展提升。积极推进产业共建,以装备园和开发区为载体,优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做大做强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积极参与珠三角产业分工,加大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共建力度。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制定招商引资激励政策,逐步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完善落实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强化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拓展招商渠道,加强与莞韶指挥部、常平曲江对口帮扶指挥部以及省食品、装备制造行业协会的深度对接,突出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超亿元项目。

力促第三产业兴旺。筑牢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发挥曲江资源禀赋,倾力打造特色旅游项目,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编制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积极申报一批特色小镇。重点抓好大南华整体提升工作中“一寺两院三路”建设,加快曹溪河整治和大南华景区规划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规划建设南华禅意小镇。推进马坝人遗址风貌整治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助推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优化景区配套功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依托“九龄故里·百里画廊”和“六祖圣地·禅意山水”东西两条旅游线路,打造集乡村游、民俗文化体验游、生态观光游为一体的农旅文精品旅游线路。扶持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乌石(韶钢)钢铁煤炭物流园。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扭转限上餐饮住宿业发展困难局面,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扩大民间资本投资范围,支持民营资本参与PPP、EPC模式项目建设,为民营企业在交通能源、市政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提供合作和发展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全面推进重点项目攻坚

加快两大园区发展。全力打造园区载体,加快完成装备园首期规划红线范围内1万亩征地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和莞韶指挥部的要求,加快已征土地的调规、清表、旧厂房拆迁和土地、林地报批工作,全力确保装备园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进一步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开发区集中供气、供热、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和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切实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大园区闲置土地盘活和“僵尸企业”清理力度,大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加大对园区企业的服务力度,促成意向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动工,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充分发挥常平曲江对口帮扶指挥部的作用,在曲江经济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升曲江区位优势和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要做好重点项目的论证和储备工作,当前要着力抓好融入韶关主城区“四大通道”和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力促京港澳高速韶关南出口至国道G106线禅关连接线新建项目、京港澳高速韶关南出口至马坝人遗址改扩建工程、省道S248线至国道G240线连接线道路3条道路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韶关港、台泥(韶关)水泥、园林式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建设,做好拟建市体育中心和市博物馆的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落地曲江,努力打造省内一流场馆品牌,提升曲江吸引力。

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不断完善重点项目库,坚持区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和前期项目制度,深入调研,定期查看,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2018年我区计划安排重点项目36个,预备项目16个,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包括前期预备项目)15个。落实重点项目实施投资计划月报机制,每月张榜公示项目进展。强化督办工作,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重点督查、随时抽查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完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的督查整改问责长效机制,将领导干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纳入干部政绩档案中。

三、全面实施城市提升工程

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把握城市提升的关键环节,按照“融城、建城、管城”的城市发展思路,强化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韶关南部智慧生态新城”。

加快融入市区步伐。按照“到了南华寺就进了韶关市”的发展定位,打通曲江城区到市主城区的快速通道,争取更多市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落户曲江,不断提升曲江城区功能定位,真正实现工作生活在曲江城区与市主城区一体化。关键在城市建设水平上对标市主城区,着重在城市规划、道路改造、景观提升等方面提高标准,实现曲江城区与市主城区的无缝对接,全面提升曲江城区的整体水平。

加大城区建设力度。加快曲江新城土地征收、储备和拆迁安置工作,优化新城功能定位,谋划建设曲江新城行政区。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加大城中村环境整治提升力度,分批贯通阳岗北路等城区“断头路”。以韶钢环保搬迁为契机,启动韶钢片区厂中村改造搬迁和马冶生产、生活区“三旧”改造工作,盘活韶钢、十六冶、马冶片区土地资源,推动城区各片区协同发展。实施城市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启动马坝河、梅花河“两河四岸”生态绿堤水系景观工程建设,加快规划建设马坝河滨(湿地)公园、曲江森林公园和六祖公园,加大绿化美化亮化力度,稳步推进德城·状元府邸、曲江碧桂园等重大城市项目,提升城区宜居水平。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编制智慧曲江总体规划,统筹推进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政务等项目。全面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实现城市业务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完善道路交通附属设施,启动实施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对城区沿堤一路、阳岗南路、鞍山路等12个路段加铺沥青和改造,在府前西路——阳岗路、狮岩路——城南大道和府前路——鞍山路等22处重要路口增设或改造交通信号灯,翻新设置城区部分主次干道礼让行人斑马线。全面整治城区道路扬尘污染,改善提升空气质量。切实抓好环卫外包服务深化城乡环卫作业一体化工作。大力开展拆违控违工作,坚决遏制新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行为,切实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面承接中省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将企业生活区社会管理职能纳入城市管理范畴。

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精准扶贫攻坚,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充分利用东莞市直单位和镇街结对帮扶的契机,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项目,统筹做好“扶贫扶智”,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村“造血功能”,强化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面落实“三保障”等扶贫政策,分类实施帮扶,加快落实产业、就业帮扶“以奖代补”和产业到户项目资金扶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201829个省定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升级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29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抓好交通干道沿线、重点景区旁的10个非省定贫困村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推进新一轮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路灯到村”农村光明工程。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项目建设,力推在建的12宗项目尽快完工。全面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硬底化、窄路面拓宽、公路生命防护等工程建设,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完善优化城乡路网,抓好县道X312线大塘至枫湾白水温泉旅游公路改建工程、县道X315线马坝至大塘公路及支线改造工程、县道X312线延伸线枫湾至小坑公路新建工程的建设任务。

筑牢生态发展新理念。严格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总量“双控”,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红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河长制,建立全区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按照分区发展战略,科学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积极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做好粤北特别生态保护区划定工作。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配套政策,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全力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积极开展森林碳汇工程造林、森林碳汇林抚育。全面加强大气、水、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加强马坝河和梅花河的污染整治,加快完成沙溪民采历史遗留矿山尾矿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严格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全区畜禽养殖产业污染综合防治,全面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闭或搬迁工作。改造现有桉树林,推进生态修复,制定桉树种植有序退出政策,引导桉树种植逐步退出市场。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加快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继续做好市区新建饮用水工程前期工作。

五、全面抓好财税金融工作

加强税费征管。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深化数据应用,创新重点税源监控手段。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档案,覆盖重点税源企业信息收集、存储、分析全过程,强化税源监控、提高税源掌控能力。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加强协税护税工作,对重点税源精确预测,对潜在税源准确预判,完善税收联动机制平台,形成税收征管合力。坚持依法治税,加强重点税源和税种管理,堵塞征管漏洞,减少税款流失,确保应收尽收并均衡入库。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努力增加政府统筹财力。

培育壮大财源。要提升经营城市和园区的意识,做好空间、土地、产业经营三篇文章,向空间、土地、产业等要效益,既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加强政银企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实施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的激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又要优化资本市场,由银行融资向经营城市、园区筹资转变;同时加强与优质社会资本合作,全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经济发展。重点扶持纳税大户发展,抓好新上重点项目投产达效,争取早日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全面推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难题,采取基金引导、政策扶持等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优质税源。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全面清理国有土地和房产以及其他国有资源,强化确权登记和租赁管理,加大经营力度,确保国有资产和资源保值增值,发挥最大效益。

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机制,强化预算支出执行,培育发展新动能。发挥财政引导作用,严格审计监督管理,扩大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严格控制一般性预算支出,增加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落实财政强农惠农支农政策,确保社会民生事业支出。加大政府投资评审力度,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依法依规开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工作,节约行政运行成本。推行政府部门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提高预算执行力,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六、全面发展社会民生事业

增进民生福祉。深化开展职业技能晋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推进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改革。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建立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医疗救助提标工作。发展社会福利和老龄事业,开展慈善救助,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加大“双拥”工作力度,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升级改造城乡学校,完成大塘镇、小坑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在城区新建一所省一级标准化公办幼儿园优化城区中小学招生区域设置。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规范管理,大力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加快“一校一品”工程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巩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广东省教育强区”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卫生强区和“人才强医”战略,加快实施区人民医院综合楼改扩建和区妇幼保健院迁建等项目。深入推进区级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医联体建设,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织牢预防保健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基层综合医改,推进区、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改革,推动村级卫生站纳入门诊医保项目。深化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完善卫生信息平台,扎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全国文化先进县”复评工作,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抓好文化服务基层设施建设,完成省图书馆总分馆试点建设任务,创新开展文化“三送”和传统文化培训工作科学做好文博事业,推进马坝人——石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统筹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加快城区体育设施和户外运动驿站建设步伐,深化体育场馆免费对外开放,完成省定贫困村体育设施建设任务,大力支持非贫困村体育设施建设。

打造平安曲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力度,加强对重点群体和人员的稳控。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千方百计化解历史积案,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缠访闹访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严打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围绕“两抢一盗”、电信诈骗、涉众型经济犯罪、涉黑恶、涉毒、制假造假、走私贩私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对建筑工地、矿山、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加强监管,深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协调联动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018年,区政府重点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一是马鞍山西北侧危岩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二是规划建设六祖公园;三是规划建设曲江森林公园;四是升级改造马坝城东市场;五是建设完善十个镇(街道)“乡村小舞台”和全区村级基层综合文化室;六是改扩建行政服务中心,推进办证服务智能化,提高“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水平;七是城区市政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含道路“白改黑”、增设或改造交通信号指示灯和翻新设置城区部分主次干道礼让行人斑马线等);八是建设曲江经济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九是村级卫生站纳入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十是完成拓宽约50公里的乡村公路和约28.6公里未通客车行政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科学谋划,凝心聚力。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开展,大力转变干部队伍作风,完善容错纠错和考核机制。强化效率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精文减会,开拓思维,探索抓好工作落实、项目落地新举措,把各级干部的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落实上。尤其是对于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任务,要进一步加大督查问效、考核问责、奖优罚劣力度,全力确保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成效。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健全鼓励干事创业长效机制,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爱护相结合,认真落实干部政绩档案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完善干部队伍中高素质人才留用激励机制,实施年轻干部后备力量培养计划。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的改革工作任务。

落实责任,依法行政。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持依法治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维护社会法治正义。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监督工作机制,打造制度化、规范化的服务环境。全面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创造诚信法治、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积极化解行政争议和社会矛盾纠纷。加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加大对办理工作的督查问责力度,提高办成率。

勤政廉政,主动作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深化反腐倡廉教育,营造拒腐防变的人文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规定,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的问责力度,严肃查处危害经济社会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全力支持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公权力的全覆盖监察。坚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监察和审计。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树立风清气正、公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努力建设廉洁政府。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扩大信息公开范围,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公开透明,全力打造阳光政府。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以新理念、新气象、新作为全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不断开创曲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有关注释:

1.“一寺两院三路”:一寺,即南华寺;两院,即博物院、禅修院;三路,即韶关高铁站到南华寺的快速通道、京港澳高速韶关南出口到环城路段升级改造工程、省道S248线韶冶经南华寺到京港澳高速沙溪出口段景观提升工程。

2.“三部两院”: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3.“四大通道”:曲江大道、莲花大道、新白线、营顶至邓屋公路。

4.“数字城管”:即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应用和整合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十几项现代数字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监管分离的双轴心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5.“两违”: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

6.河长制: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工作,在全国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主要河湖设立河长,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各河湖所在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负责同志担任,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7.城镇职工“五险”:指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5个方面险种。

8.文化“三送”: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

9.“四个100%”:100%编制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00%开展“三清三拆”,100%完成垃圾清运处理和保洁体系建设县域全覆盖,100%成立村民理事会。

10.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在全面实施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的基础上,将涉及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备案等有关事项和各类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

11.农村集体“三资”:指农村集体的资产、资源和资金。

12.“四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源处置事项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

13.“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4.“一门式一网式”:依托各级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和审批服务系统整合为政府综合服务窗口和网上统一申报受理平台,实现一个门、一张网办事的政府服务新模式。

15.农旅文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合称。推进农、旅、文融合发展,是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促进农业、旅游、文化三业融合,以农为景,以旅游为媒介,以文化创意为动力,发展休闲农业,既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业优化升级,提升城市与乡村的核心竞争力,缓解“三农”问题,促进土地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16.“僵尸企业”: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17.“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指国企(含企业和科研院所)将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职能(统称“三供一业”)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的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操作异常复杂的管理工作。

18.“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19.主体功能区: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20.“一校一品”:全区中小学校分别确定一个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

 
 
 

微博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