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
韶关市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粤府〔2022〕116号)要求,曲江区进行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区辖区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各镇街、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全区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单位清查、普查登记、事后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达到了普查预期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为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2023年5月23日,曲江区成立第五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曲江区统计局,统筹部署全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2023年8月30日,区政府召开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推进会议,对全区全面做好五经普各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各镇街、两大园区均建立普查机构,为普查工作开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全区各级人民政府全面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参与普查工作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责,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强化信息共享,提供多方保障,共同推动普查顺利实施。
二、全面摸清家底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区626名基层普查人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对全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取的个体经营户,以及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逐一完成普查登记,根据普查对象的不同类别,相应采集其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活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情况、数字经济活动、投入产出情况等有关数据。通过这次普查,全面调查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了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为进一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363”和区委“1136”工作安排,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曲江高质量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
三、科学规范实施
按照“坚持质量标准、坚持统分结合、坚持手段创新、坚持协作共享、坚持依法普查”的基本原则,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经普办)严格执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并结合曲江实际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普查,切实提高普查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在方法运用上,采用先单位清查后普查登记方式,通过对曲江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确保普查对象类型界定准确、普查单位不重不漏。在单位清查基础上,对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对个体经营户进行抽样调查,对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同步开展投入产出调查。金融、铁路等有关部门对本行业领域的普查对象进行调查。在技术手段上,使用手持移动终端小程序采集基层普查数据,推进投入产出调查电子统计台账应用,提高普查人员管理与培训信息化水平。通过这次普查,整合优化了统计调查项目,改进了统计制度方法,加强了重点领域统计监测,进一步夯实了统计基础,深化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向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统计工作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四、确保数据质量
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区经普办严格执行《普查全面质量管理办法》,扎实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压紧压实普查数据质量责任。全区各级普查机构认真执行普查方案,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和问题追溯机制,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多措并举开展培训指导,组织基层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流程、质量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与审核,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加强对普查数据的质量监测分析,坚持边普查、边审核、边检查,逐级做好数据审核验收,全面开展数据检查。2024年6月21日至23日,区经普办成立抽查组,对全区10个镇街进行事后质量抽查;2024年6月26日至28日,国家五经普事后质量抽查组对我区3个镇、4个样本普查小区,63家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登记规范性和主要指标核查。事后质量抽查结果表明,全区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控制标准。
总体来看,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组织实施科学规范有序,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052个,与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长27.7%,从业人员6.06万人,增长12.0%;个体经营户10577个,从业人员2.07万人。
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
——单位基本情况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
韶关市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日)
根据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
一、单位情况
202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052个,比2018年末增加878个,增长27.7%;产业活动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仅包含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称为单产业法人单位,该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由两个及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本公报中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单产业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单位下属产业活动单位。]4537个,增加693个,增长18.0%;个体经营户10577个,增加642个,增长6.5%(详见表2-1)。
表2-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仅包含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称为单产业法人单位,该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由两个及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本公报中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单产业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单位下属产业活动单位。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02个,占34.6%;批发和零售业684个,占16.9%;制造业354个,占8.7%。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5992个,占56.7%;住宿和餐饮业1386个,占13.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15个,占10.5%(详见表2-2)。
表2-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6.06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0.65万人,增长12.0%,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22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09万人,增加0.42万人,增长15.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97万人,增加0.23万人,增长8.4%。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2.07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06万人。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2.08万人,占34.3%;建筑业0.74万人,占12.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0.55万人,占9.1%。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0.89万人,占42.9%;住宿和餐饮业0.32万人,占15.7%;制造业0.30万人,占14.4%(详见表2-3)。
表2-3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96.07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307.59亿元,增长44.7%。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18.92亿元,增加186.86亿元,增长43.2%;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77.16亿元,增加120.74亿元,增长47.1%。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642.32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217.03亿元,增长51.0%。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414.39亿元,增加144.84亿元,增长53.7%;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27.93亿元,增加72.19亿元,增长46.4%。
2023年,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895.35亿元,比2018年增加352.94亿元,增长65.1%。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727.95亿元,增加311.59亿元,增长74.8%;第三产业营业收入167.40亿元,增加41.36亿元,增长32.8%(详见表2-4)。
表2-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金融业由金融系统普查登记,经济指标数据无法分劈到市级、县级,合计数不包含金融业数据。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
韶关市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日)
根据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450个,比2018年末增长31.2%;从业人员24082人,比2018年末增长18.0%。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430个,占95.6%;港澳台投资企业13个,占2.9%;外商投资企业4个,占0.9%;其他统计类别3个。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21550人,占89.5%;港澳台投资企业1632人,占6.8%;外商投资企业890人,占3.7%;其他统计类别10人(详见表3-1)。
表3-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18个,制造业354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8个,分别占4.0%、78.7%和17.3%。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4.7%、12.0%和11.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1204人,制造业20812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066人,分别占5.0%、86.4%和8.6%。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29.0%、10.3%和7.1%(详见表3-2)。
表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92.0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1.7%;负债合计392.9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9.0%。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97.77亿元,比2018年增长74.9%(详见表3-3)。
表3-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3-4。
表3-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四)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详见表3-5。
表3-5 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279个,比2018年末增长84.8%;从业人员7351人,比2018年末增长25.0%。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279个,占100.0%。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7351人,占100.0%(详见表3-6)。
表3-6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26.2%,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7.9%,建筑安装业占10.4%,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45.5%。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80.0%,土木工程建筑业占8.0%,建筑安装业占2.9%,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9.1%(详见表3-7)。
表3-7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7.4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95.7%;负债合计21.6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48.9%。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88亿元,比2018年增长76.4%(详见表3-8)。
表3-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一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
韶关市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日)
根据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中(不含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 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684个,从业人员364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1.9%和0.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66.4%,零售业占33.6%。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66.0%,零售业占34.0%(详见表4-1)。
表4-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6%,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3%,其他统计类别占0.1%。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其他统计类别占0.1%(详见表4-2)。
表4-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5.2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8.1%;负债合计43.8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81.5%。
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5.19亿元,比2018年增长52.8%(详见表4-3)。
表4-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77个,从业人员365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5.1%和20.3%(详见表4-4)。
表4-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8.9%,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1%。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7%,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03%(详见表4-5)。
表4-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3.3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4.5%;负债合计16.9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7.8%。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00亿元,比2018年增长91.7%(详见表4-6)。
表4-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68个,从业人员158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4.7%和15.9%。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47.1%,餐饮业占52.9%。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54.5%,餐饮业占45.5%(详见表4-7)。
表4-7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8)。
表4-8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8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8.4%;负债合计4.6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7.7%。
2023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3亿元,比2018年增长39.5%(详见表4-9)。
表4-9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72个,从业人员327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3.3%和下降20.2%(详见表4-10)。
表4-10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7.2%,港澳台投资企业占2.8%。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11)。
表4-1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2亿元,与2018年末基本持平;负债合计0.76亿元,与2018年末基本持平。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71亿元,比2018年下降51.5%(详见表4-12)。
表4-1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五、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30个,比2018年末增长20.4%。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44个,物业管理企业47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1个,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24.1%、增长80.8%和增长266.7%。
2023年末,全区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417人,比2018年末增长30.7%。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699人,比2018年末增长0.2%;物业管理企业581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4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05.3%和54.8%(详见表4-15)。
表4-15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8.5%,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5%。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4%,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6%(详见表4-16)。
表4-16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房地产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全区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09.6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2.1%。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99.90亿元,物业管理企业1.56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0.03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6.1%、1200.0%和93.6%。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88.48亿元。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09亿元,比2018年增长18.3%(详见表4-17)。
表4-17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401个,从业人员246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6.2%和下降11.0%。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3.9%,商务服务业占96.1%。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11.0%,商务服务业占89.0%(详见表4-18)。
表4-1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9%,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1%。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19)。
表4-19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9.3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4.8%。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93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0.43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277.4%和112.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56.6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5.4%。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85亿元,比2018年下降64.0%(详见表4-20)。
表4-20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3]表中的“...”表示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数(下同)。
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二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
韶关市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日)
根据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135个,从业人员55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5.3%和17.8%。其中,企业法人单位[ 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129个,从业人员51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2.0%和12.3%(详见表5-1)。
表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2%,其他统计类别占0.8%。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5-2)。
表5-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0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5.6%;负债合计2.3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90.4%。
2023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比2018年下降9.7%(详见表5-3)。
表5-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31个,从业人员885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8.8%和增长44.4%。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5个,比2018年末增长150.0%;从业人员196人,比2018年末增长226.7%。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8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87.2%;负债合计0.57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95.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69亿元,比2018年增长18.0%。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1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01.9%。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07亿元,比2018年增长990.9%。
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02个,从业人员87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21.7%和198.0%(详见表5-4)。
表5-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5-5)。
表5-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8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59.1%;负债合计1.0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38.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比2018年增长117.9%(详见表5-6)。
表5-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四、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教育法人单位126个,从业人员5479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0.8%和增长5.5%。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81个,从业人员5204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4.7%和增长4.1%。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35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2.6%;负债合计0.18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5.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27亿元,比2018年增长221.5%。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3.5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5%。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4.56亿元,比2018年增长87.0%。
五、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35个,从业人员203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0.7%和下降5.2%。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9个,比2018年末增长20.8%;从业人员1738人,下降12.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5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3.6%;负债合计0.3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84.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71亿元,比2018年增长151.5%。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7.5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5.2%。本年支出(费用)合计4.70亿元,比2018年下降3.3%。
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43个,从业人员418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17.3%和增长7.5%。其中,企业法人单位36个,从业人员261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20.0%和5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82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20.4%;负债合计0.5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5.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29亿元,比2018年增长149.0%。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0.39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6.5%。本年支出(费用)合计0.44亿元,比2018年下增长22.0%。
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285个,比2018年末增长2.5%;从业人员5512人,增长0.7%。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8.84亿元,比2018年增长40.7%。
注释:
[1]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
——部分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
韶关市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日)
根据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区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15个[部分企业从事多个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生产活动,故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9大领域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之和大于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4.4%。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6.7%;新材料产业2个,占13.3%;新能源产业4个,占26.7%;绿色环保产业8个,占53.3%。
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部分企业从事多个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生产活动,故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9大领域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之和大于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
二、高技术产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3个,比2018年末增长50.0%;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9%,比2018年末下降1.0个百分点。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9亿元,比2018年下降30.7%;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0.6%,比2018年下降0.7个百分点。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全称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支出194.5万元,比2018年下降91.5%;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0.4%,比2018年下降3.3个百分点;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0.6%,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下降0.1个百分点。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件,与2018年持平。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18个,从业人员1803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73亿元。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数字产品制造业10个,占8.5%;数字产品服务业20个,占16.9%;数字技术应用业61个,占51.7%;数字要素驱动业27个,占22.9%。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数字产品制造业1173人,占65.1%;数字产品服务业73人,占4.0%;数字技术应用业335人,占18.6%;数字要素驱动业222人,占12.3%。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中,数字产品制造业8.97亿元,占83.6%;数字产品服务业0.37亿元,占3.4%;数字技术应用业0.76亿元,占7.1%;数字要素驱动业0.63亿元,占5.9%。
四、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23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7个,比2018年增长237.5%,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6.0%。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012人年,比2018年下降22.0%。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4.53亿元,比2018年下降25.6%;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分行业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详见表6-1。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59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04件,分别比2018年增长212.6%和503.0%;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68.0%,比2018年提高32.8个百分点。
表6-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R&D经费支出及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
五、文化及相关产业
2023年末,全区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70个,从业人员97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8.1%和20.1%;资产总计7.33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6.3%。
2023年末,全区共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39个,从业人员80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1.9%和60.0%;资产总计6.91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6.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比2018年下降67.0%。
2023年末,全区共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31个,从业人员169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3%和下降43.7%;资产总计0.42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3.2%;本年支出(费用)合计0.48亿元,比2018年增长23.1%。
注释:
[1]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高技术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4]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个行业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3个行业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4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高技术服务业:按照《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6]数字经济: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01-0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7]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
[8]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9]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七号)
——分区域单位和从业人员情况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
韶关市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日)
根据曲江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分区域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各经济功能区情况
(一)单位情况
2023年末,优化发展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726个,占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的67.3%,比2018年末提高1.6个百分点;重点发展区664个,占16.4%,下降3.9个百分点;生态发展区662个,占16.3%,提高2.3个百分点。
2023年末,优化发展区拥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3109个,占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活动单位数的68.5%;重点发展区728个,占16.0%;生态发展区700个,占15.4%。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马坝镇2167个,占53.5%;大塘镇425个,占10.5%;白土镇265个,占6.5%。
按地区分组的单位情况详见表7-1。
表7-1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和产业活动单位数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6.06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0.65万人,增长12.0%,其中优化发展区4.53万人,占74.8%;重点发展区1.24万人,占20.4%;生态发展区0.29万人,占4.8%。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马坝镇31522人,占52.0%;松山街道9158人,占15.1%;白土镇7163人,占11.8%。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详见表7-2。
表7-2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注释:
[1]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发展区划分方法:
优化发展区包括松山街道、马坝镇和大塘镇。
重点发展区包括沙溪镇、乌石镇和白土镇。
生态发展区包括枫湾镇、小坑镇、樟市镇和罗坑镇。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