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韶关市曲江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标头.png


  曲江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

  2022年3月30日


  2021年,曲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市和区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恢复,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奠定“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根据韶关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年曲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22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3亿元、增长17.4%,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5.4%;第二产业增加值131.74亿元、增长12.7%,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1.6%;第三产业增加值69.72亿元、增长7.8%,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23.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6612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20年的10.1:57.0:32.9调整为9.45:59.21:31.34。

1.png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1.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3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2.28%。全区年末常住人口29.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82万人,城镇化率61.31%。全年出生人口0.26万人,出生率为8.22‰;死亡人口0.11万人,死亡率为3.6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0.2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1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9%,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20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农业增长8.7%,林业增长7.5%,畜牧业增长39.6%,渔业增长1.9%。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64万亩,比上年增加0.22万亩;甘蔗种植面积0.24万亩,减少298亩;油料种植面积4.68万亩,减少0.3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15万亩,减少0.41万亩。农村用电量2.64亿千瓦时,增长13.5%。全年粮食产量7.59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稻谷产量7.05万吨,下降0.1%。蔬菜及食用菌11.27万吨,下降3.1%。甘蔗产量1.23万吨,下降9.0%。水果产量3.89万吨,下降0.7%。茶叶产量410吨,与上年持平。

  表1 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2.png

  全年肉类产量4.09万吨,比上年增长35.1%。其中,猪肉产量3.22万吨,增长82.6%。年末生猪存栏28.63万头,增长21.6%;生猪出栏36.55万头,增长73.6%。水产品产量1.56万吨,下降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上工业产值639.86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495.25亿元,增长34.9%。股份制工业产值617.46亿元,增长40.0%;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产值21.85亿元,增长2.2%。轻工业产值27.87亿元,增长56.3%;重工业产值611.99亿元,增长37.3%。

3.png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下降0.2%,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41.0%,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33.1%,新材料制造业增长8.4%。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13%,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0.2%。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建筑材料增长69.4%,金属制品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5.0%,食品饮料业下降15.7%,纺织服装业下降40.8%。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0%。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4.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2.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58亿元,比上年下降4.0%。年末资质等级建筑企业45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36亿元,比上年下降4.3%。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97亿元,增长14.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8.6%;金融业增加值6.87亿元,增长7.1%;房地产业增加值11.08亿元,增长2.7%。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38亿元,比上年下降0.7%。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0.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5.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4.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0.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0.4%;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21.5%。

  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52.46亿吨公里、下降17.1%,水路货运周转量1.72亿吨公里、下降85.4%。客运周转量8203.97万人公里、下降32.5%。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711.71公里。按路面类型分,高级路面公路1711.71公里;按技术等级分,等级公路1711.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53公里、一级公路41.51公里、二级公路77.46公里。

  民用汽车保有量4.76万辆、比上年增长5.8%,其中,私人汽车4.58万辆、增长5.7%。民用轿车保有量4.48万辆,增长5.9%。其中,私人轿车4.36万辆、增长5.9%。新能源车(绿牌)168辆、增长107.4%。

  全区邮政支局机构数10个,邮政所机构数8个,邮路总长度185公里。订销报刊累计9.15万份,增长5.0%;订销杂志累计7.83万份,增长5.0%。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2%。按投资主体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下降37.9%,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下降6.2%,民间投资增长45.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85.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9.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7%。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5.5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97.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7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3%。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19.13万平方米、下降10.2%。商品房销售额12.37亿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额10.98亿元、下降8.8%。商品房待售面积2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8.3%。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2%,日用品类下降30.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8.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58.0%。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其中,进口3.29亿元、增长45.1%,出口10.17亿元、增长47.0%。实际利用外资296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7%。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个。

  七、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2亿元,比上年下降12.2%。其中,税收收入5.07亿元、下降0.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21亿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教育支出5.33亿元、增长2.6%;卫生健康支出3.20亿元、下降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3亿元、下降8.4%。民生类支出20.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47%。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165.56亿元、增长9.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5.75亿元,增长23.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9.14亿元、增长9.8%,企(事)业单位贷款66.54亿元、增长38.8%。住户贷款余额中,个人消费贷款49.48亿元,增长8.3%。其中,中长期消费贷款47.47亿元、增长8.3%,短期消费贷款2.01亿元、增长7.9%。企(事)业单位贷款中,短期贷款32.99亿元、增长46.6%,中长期贷款33.54亿元、增长54.4%。存贷比56.78%,比上年提高6.03个百分点。

  八、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8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18元,增长11.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4:1。

  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6.98万人,比上年增长11.24%。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24万人,减少0.1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7.81万人,增加1.4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17万人、增加1.7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47万人,增加0.5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38万人,增加1.3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68万人,增加1.05万人。年末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待遇的离、退休人员1.84万人。全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收入5.68亿元(不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年末累计结余-2.98亿元、增长62.15%。全区医疗、生育保险基金收入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3.89%,年末累计结余12.43亿元、增长19.85%。

  年末城乡居民享受低保人数3680人。其中,城镇居民633人,农村居民3047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2266.29万元。年末敬老院9所、床位数452张、在院人数177人。社会福利院1所、床位数166张、在院人数141人。

  九、教育

  继续深化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素质教育成果显著,打造平安和谐教育。现有完全小学共19所,按地域分,城区9所、乡村1所、镇区9所。初中阶段学校12所,按地域分,城区5所、镇区7所;按办学类型分,普通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高中阶段学校2所为高级中学2所。中等技术职业学校1所。全区幼儿园5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4所。按地域分,城镇46所、乡村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全区各类学校校舍建设情况:幼儿园学校占地面积13.6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58万平方米(包括教学点);小学校区占地面积75.6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67万平方米(包括教学点)。小学运动场地面积达24.52万平方米,小学运动场面积及体育设备达标的学校19所,小学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19所,小学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19所,小学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19所,小学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19所;中学占地面积62.2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10万平方米(包括教学点),运动场地面积20.54万平方米,中学运动场面积及体育设备达标的学校14所,中学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14所,中学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14所,中学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14所,中学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14所。

  在校学生情况:幼儿园在园儿童10921人,小学在校学生22851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9998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2131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358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290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80人。全区3-5岁儿童毛入园率98.60%、“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升学率、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等都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3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

  2021年全区初中毕业生3579人,毕业升学3556人,升学率达到99.36%。其中,升读普通高中1596人,升读中职学校1333人,升读技工学校627人。

  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共3537人,分别为:学前教育713人,小学教育1422人,初中教育856人,高中教育396人,特殊教育14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136人。高级职称以上387人,分别为:小学高级73人,初中的中学高级135人,高中的中学高级155人,中等职业技术高级24人。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9万册。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卫星地面接收站点1个,电视发射台1座,广播调频发射台1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97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21.89%。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75.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国内过夜游客52.91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0.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7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医疗卫生床位数157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0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40人,注册护士873人。乡镇卫生院10个(含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252张,卫生技术人员495人,乡村医疗点87个。

  全区年末共有体育场地710个,体育场地总面积共7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4平方米。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降雨量1168.5毫米,比上年减少32.0%。年均气温21.4℃,晴天天数237天(<0.1mm降水)。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等价值)498.2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8%。全社会用电量50.79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业用电45.33亿千瓦时、增长8.2%。

  全年全区未出现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况状态下,AQI优良达标率为98.6%,达到市考核目标94%的要求;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上升8.7%;O3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下降2.17%;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17,改善率达到2.59%。

  曲江区辖区土地面积1620.85平方公里。全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137公顷。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2.4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4.55%(初步数据),林木绿化率76.13%,活立木蓄积量776.4万立方米。全区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面积2.81万公顷。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7起,比上年增长54.2%。其中,工矿商贸事故6起,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31起。死亡15人,增长66.7%;受伤30人,增长25.0%;直接经济损失700.57万元,增长84.09%。


  注:

  1.公报中的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2013年起按照新的调查口径对外发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从2015年起,“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更名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各项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更名为“非金融企业存款”,“储蓄存款”更名为“住户存款”。

  4.主要提供数据单位情况附表:

4.png

  本文除经济指标数据由统计局负责解释以外,其他社会指标数据由上表所列指标对应单位提供并负责解释。


微博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