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韶关市曲江区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三四六八发展战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其中,区属经济较快发展,实现了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7.94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4.02亿元,增长9.0%。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1.264.824.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9817元。

实现区属生产总值2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32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12.74亿元,增长11.3%,均达到预期增长目标。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25.624.749.7,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7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7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0599元,比上年增加1340元。

二.农业

全区继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落实粮食直补政策,补贴种粮大户面积6246亩。坚持实施科技兴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化学化生产程度逐步提高,农村和农业生产总体水平继续得到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种植业6.76亿元,增长6.0%;林业0.49亿元,减少18.6%;畜牧业2.41亿元,增长6.3%;渔业1.15亿元,增长3.5%

全区常用耕地面积17.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拥有耕地面积1.1亩。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公路。农村用电量2014万千瓦时,比去年增44万千瓦时。农业机械总动力12.7万千瓦,增幅达10.1%,其中小型拖拉机3406台,比去年增加173台,增幅达5.4%;联合收割机151台,比去年增加60台,增长65.9%。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也分别以4%0.9%的速度增长。

 

主要农业产品产量表

 

产  品

计算 单位

2004

产量

2005

产量

增幅%

稻谷

74263

76383

2.85

蔬菜

241291

243763

1.69

花生

22153

22027

-0.57

水果

31371

32347

3.11

肉猪出栏(毛重)

19783

20329

2.76

家禽出栏(毛重)

1854

2024

9.17

鲜鱼

17023

18382

7.98

其中:优质鱼

5026

5956

18.5

 

三.工业

受钢铁生产业及火力发电生产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全区工业出现较大下滑。2005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4.48亿元,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33.05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下1.43亿元,增长-7.1%。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6.71亿元,增长12.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2.42亿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4.28亿元,分别增长12.7%11.93%规模以上工业中,港、澳、台经济表现突出,累计完成产值5.98亿元,增长107.1%;股份制企业平稳增长,累计完成产值113.76亿元,增长8.6%;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民营工业企业有较快增长,累计完成产值6.59亿元和3.78亿元,分别增长21.9%24.2%。国有经济完成产值2.38元,下降17.7%。

全区工业产销衔接正常,但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3.87%,下降43.4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1.78亿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3.11亿元,同比减少9.27亿元,其中钢铁及火力发电业利润减少9.55亿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利润增长均超过40%

区属工业增长加快。2005年实现区属工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27.3%。其中规模以上3.54亿元,增长50.6%。完成区属工业总产值16.07亿元,增长3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9亿元,增长38.5%规模以上工业中,外商及港澳台经济表现突出,累计完成产值4.30亿元,增长104.8%;国有经济完成产值2.38亿元,增长6.3%。

 

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比上年增长(%

生铁

万吨

322.93

13.9

粗钢

万吨

353.47

2.3

钢材

万吨

339.14

17.1

铁矿石

万吨

125.26

7.9

硫铁矿

万吨

13.9

-36.6

精炼铜

1691

-43.4

发电量

亿千瓦时

67.45

30.0

其中:火电

亿千瓦时

63.11

26.7

水力

亿千瓦时

4.34

106.1

原煤

万吨

24

42.86

焦碳

万吨

102.1

48.4

煤气生产量

亿立方米

65.7

17.3

软饮料

万吨

5.86

26.4

木材

万立方米

1.52

-13.1

人造板

万立方米

7.23

21.0

水泥

万吨

39.18

-10.4

154

-6.7

服装

万件

33.14

 

硫酸

万吨

18.13

-0.7

四.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建筑业企业个数6个,签订合同金额3.68亿元,同比减少46%,完成增加值0.79亿元,同比减少21.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74亿元,同比减少43.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2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4%,竣工面积25.3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0.5%

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8.5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46.53亿元、房地产项目1.07亿元、农村投资0.90亿元,分别增长20.0%、-29.6%和64.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76亿元,增长123.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0.95元,增长13.7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79亿元,增长48.5%从报表种类看,基建项目6.83亿元、更改项目34.54亿元、其他投资5.15亿元,分别增长16.4%、18.1%、42.6%;按企业登记类型分,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7.14亿元、私营经济完成投资6.78亿元、港澳台和外商经济完成投资4.58亿元。从项目看,50万元以上项目共118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有67个,占56.8%;完成本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有77个,占65.2%。全区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共完成投资41.35亿元,占当年全区投资完成额的85.2%。韶关钢铁厂、韶关发电厂、大宝山矿、至卓高飞线路板厂、光达钢铁厂、宏德热扎带钢厂、苍村水库、106国道和乡村硬底化公路改造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4.82亿元,增长20.0%。其中基建项目6.83亿元,增长16.4%;更改项目0.87亿元,增长7.5%,房地产项目1.07亿元,减少29.6%;其他投资5.15亿元,增长42.6%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公路和邮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快,交通通讯网络质量提高。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816.7公里,其中国道65.6公里、省道94.2公里、县乡道656.9公里;等级公路671公里;通航里程35公里。公路密度为50.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76359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7964 万人公里。

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3亿元。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8万户,其中城市用户5.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4.2万户。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含宽带)用户发展迅速,分别达2.5万户和0.76万户。

六.贸易、外经和旅游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6亿元,增长13.5%。其中:城市零售额10.55亿元,增长14.2%;农村零售额3.51亿元,增长11.8%。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2.04亿元,增长13.2%;餐饮业2.0亿元,增长16.5%

全年签订引进外资合同3宗,合同规定利用外资502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万美元,减少46.4%;签订引进国内资金合同24宗,合同规定利用资金6.3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72亿元,减少55.0%;直接出口1884万美元,增长19倍。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9.3%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总支出4.01亿元,同比增加8.2%。

金融总量再创新高。全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48.91亿元,比年初增长2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71亿元,增长16.5%。各项贷款余额14.19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其中工业贷款1.04亿元,减少15.6%;农业贷款1.29亿元,增长13.8%;乡镇企业贷款3.05亿元,增长28.0%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工作全面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初显成效。全区共有各类普通中等学校16所,在读学生1.98万人,专任教师989人。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读学生0.26万人,专任教师120人。共有小学校98所,在读学生2.32万人,专任教师1319人。共有幼儿园20所,在读学生0.34万人,专任教师18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4%,小学升学率100%,普通初中升学率94.4%,高中升学率72.8%

文化事业有新发展。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剧团1个,调频广播转播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全区设立文物保护区13个;有线电视用户3.9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影剧院6家,电影和采茶戏观众59.6万人次;区图书馆藏书量9.7万册,10个镇文化站拥有图书8.9万册。

医疗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有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血吸虫病防治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计划生育指导站1个。全区卫生部门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55人,其中执业医师267人,注册护士338人;病床501张。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区拥有体育场馆1座,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人数3.55万人。我区运动员参加市以上运动会共有1人获国家级冠军,1人获省级冠军,87人次获市级冠军。全年举行区镇两级运动会10次,运动员6350人次。

九.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总户数9.38万户,户籍总人口为30.76万人,常住人口为29.69万人。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51万人,占47.2%;农业人口16.25万人,占52.8%。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5.92万人,女性人口14.84万人,性别比为107100。全年出生人口3495人,计划生育率90.62%,出生率为11.37‰;死亡人口1497人,死亡率为4.87‰;全区净增人口199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4290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3525元,增长4.1%。据农村家庭抽样调查,全区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2.45%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建住房面积28.93万平方米,其中城镇12.7万平方米;竣工住房面积37.51万平方米,其中城镇23.28万平方米, 农村私人14.23万平方米。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0.6万平方米、销售额3.8亿元,分别增长129.4%144.9%。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区建成区面积达8.5平方公里。年末实有营运公共汽车58辆、出租汽车92辆。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各项基金扩面征缴取得积极成效,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3.5%。城镇职工参加社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共8.01万人次。其中,养老保险2.80万人、失业保险1.20万人、工伤保险1.32万人、医疗保险1.89万人,生育保险0.80万人。共征收保险金0.71亿元,支付保费0.50亿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9.67万人,征收保险金97万元,支付保费246.2万元。

 

 

说明:

1.本公报数据按在地原则统计,区属不包括韶钢等企业;

2.生产总值、增加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微博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