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曲江 > 曲江县志

曲江县志——旅 游 篇

  曲江县地处南岭山脉南端的粤北重镇韶关的四周,境内山峦起伏,名山秀川很多。曲江是“马坝人”的故乡,是佛教禅宗南派发祥地,是唐代贤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的故乡,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老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瞻仰凭吊的历史遗迹。变幻莫测的山川景色,引人入胜的洞府奇观,迂回曲折的江河流水,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出没山林的珍禽异兽,大大小小的水库湖泊,很多早已成为旅游胜地,吸引着中外游客。

  古代不少文人墨客来往曲江,在曲江大地上游览,留下不少赞颂曲江山水优美的游记、诗作。唐代诗人韩愈“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的诗句便是曲江古代胜景在名人心中的真实写照。

  曲江是中国佛教禅宗南派的发祥地。六祖慧能的《坛经》,倡导“自性万法”本体论、“本心般若”论和“自性顿悟”论,融“儒道佛”三者为一体。自《坛经》问世后,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禅宗弟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信徒,禅宗南派的广泛传播,使南华寺历来游客不息,香火如云,成为粤北主要的游览胜地之一。

  建国后,旅游资源开始逐步开发,民间组织、人民团体和机关部门时有组织干部、职工、学生等外出旅游,领略祖国壮丽山河,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游人逐渐增多。进入20世纪80年代,政府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正式摆上议事日程,于1986年成立专门旅游机构局,具体负责资源开发、景点建设以及各种配套工程建设的规划、组织和旅游服务工作。有力地促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至2000年,曲江有旅游景点5个,除原来的千年古刹南华寺外,还新开辟了马坝人遗址景区、韶石山生态旅游风景区、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罗坑省级自然保扩区;有南华温泉、小坑温泉、枫湾温泉、江湾白水温泉、大塘汤溪温泉及曹溪漂流等6处温泉秀水。1998年至2002年,曲江接待游客338万人次,旅游收入4亿元。

  第一章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事物与因素的总和。我们按旅游资源存在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自然性旅游资源,人文性旅游资源和社会性旅游资源三大类。曲江县拥有高品位的前两类资源,即自然性旅游资源和人文性旅游资源。主要有:以韶石山为代表的自然山水风光,以南华温泉为代表的温泉秀水,以南华寺为代表的佛韵,以狮子岩为代表的古迹遗址以及以枫湾茶园山为代表的民俗风情。


  第一节 自然山水资源


  一、 韶石山

  韶石山是一大片石峰群体的总称,纵横面积达150平方公里。跨曲江、仁化二县(大部分在曲江境内)。曲江县境内东起周田镇麻坑村,南至大桥镇五马归槽,西达犁市镇矮寨村,北抵黄坑镇人面石。最高山峰金龙山,海拔410.5米。因其石质为红色的砂砾岩(地质学上称早第三纪“丹霞地貌”),又有浈江、锦江绕山缓行,故韶石是以“丹崖碧水”为其风光特色。自古有“韶石三十六石”之说,谓其美景有36处之多。至今韶石仍以山峰、山寨、岩庙、岩棺、云彩、摩崖等“六大景观”吸引着众多探胜寻幽的游人。

  韶石之名的由来,颇费考证。民间流传说上古时舜帝南巡至此登石奏韶乐而名之(史亦有载,《太平寰宇记》云:韶州科斗劳水间有韶石,永和二年(346)有飞仙衣冠分游二石上。昔舜游,登此石奏韶乐,因名)。然而现代史家学者多认为舜帝南巡未曾涉足此地,实为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之误传。南朝梁时曾称东连岗,此之前称曲红岗(《水经注》云:“县昔号曲红。曲红,山名也,东连岗是矣。”清光绪《曲江县志》云:“韶石,城北八十里,迤逦而东有三十六石,为曲红岗”)。而最迟于隋时就已称韶石(《元和郡县志)云:“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为名”)。

  唐时,韶石已经名震遐迩,大文豪韩愈有诗赞之。至宋代则更成为游览胜地,历史名人苏轼、杨万里、余靖均有诗文赞美之。清末民初,铁路和公路相继开通,穿韶石而过、繁忙了千余年的上京古道日渐冷清、人迹罕到,韶石也就被冷落下来了。

  (一) 山  峰

  韶石山峰多能独峰成景,形似世间万千物态:如香炉、如巨烛、如雄狮、如奔马、如僮、如妇人……。最奇绝者为双阙,其双峰并立,直插云天,酷似古代高大门阙。中唐时已有《韶石三十六石图经》书,遍数36石之名。自唐至清,36石之名多有变更,今名多以山寨或岩庙之名命之,且36石亦仅是个约数而已。

  据清光绪元年《曲江县志》记载,唐《张循州韶石图》36石之名各为:新妇石、毽门石、大禾仓石、小禾仓石、太平石、盘龙石、狮子石、侍石、上鱼鳞石、下鱼鳞石、帽子峰石、石风阁石、罗仙峰石、双阙石、马鞍石、四接石、使石、三峰石、石桃石、大香炉石、小香炉石、骆驼石、奏乐石、楼阁石、宝盖石、砚面石、虹霓石、朝仙峰石、覆船石、五羊石、因石、岩钟石、续石、石臼石、石井石(缺载一石)。

  (二) 山  寨

  韶石山许多山峰都有山寨,当地村民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李广结寨练兵、丘志高旗杆寨聚众造反、太平军和红兵(红巾军)驻军韶石的故事。民国时曲江沦陷期间(1945年1月至8月),村民们曾避入韶石山的各个山寨长期居住,并据寨抗击日本侵略军。韶石山寨的寨墙或巨石青砖砌筑、或泥土夯筑,面积由300至数千平方米不等,有些山寨不筑寨门。多数寨内有水源,有些还凿池蓄水。大型的山寨内还有房屋、岩洞供人居住。有些山寨(打锣寨等)至今残留宋代建筑痕迹,多数山寨于民国时重修(五马归槽寨、评公石寨、打锣寨等寨墙和石壁上均有民国二年重修字样)。据1982年文物普查资料(不完全调查),韶石山已知名的山寨有打锣寨、马鞍寨、白寨等24寨。

  打锣寨位于周田镇麻坑村以西5公里处。旧时官员到此,必先鸣锣开道,亦名迎官寨;后兵荒马乱,村民亦在此打锣报警,遂名。今寨内的寨门、石池、舂米石具、石井以及佛殿俱存。

  马鞍寨位于周田镇较坑村以西2.5公里处。因寨所处山形似马鞍而名。

  白寨位于周田镇西南10公里。岩洞甚多,计有观音岩、河狗岩、坳头岩、驼背岩10多个。

  旗杆寨位于周田镇较坑田心村西4公里。因山有巨石直立(可攀登)故名。

  笼盖寨位于周田镇麻坑村西北7公里。山呈椭圆形,状似覆钵,寨依山形而建,故名。今寨内房屋、水池等遗物尚存,但无水源。下山须面壁而下,十分险峻。

  长寨位于韶石腹心位置,寨所处山形如长蛇捕食“金龟”(金龟岩),故名。山民常来此狩猎,引兽人寨后闭门击之。有铁树数株,叶长婆娑。

  评公石寨位于周田镇西北15公里处。杂林纵横,狭谷深长,有“一线天”奇景。野生狼芋,叶大如伞。

  猪盆寨位于周田镇麻坑村西北13公里处。山谷如沟,沟上横贯一天然石桥,两岸石蒜丛生,山顶杜鹃茂盛。山寨敞亮,为韶石少见。

  五马归槽寨位于韶石南端外沿处,距离韶关市10公里许。因五山并列,如五马夜归,临江饮水;又如五马待发、振鬃长鸣。今为著名农业开发区所在。五山(马)均有山寨,头马称大寨、二马鸡公寨(茨菇塘寨)、三马鼻公寨、四马绵寨、五马东山寨。附近尚有丝茅寨、河唇寨、铜鼓寨。

  还有樵山寨(长寨北端)、背子寨(较坑西北)、打鱼公寨(双阙南端)、金竹寨(双阙南端)、泥寨(白寨北面)、柳州陂寨(大桥镇八角塘)、牛栏寨(黄土坑村背)、五段寨(金龟岩西)、钓钩寨(麻坑西北)、李壶岩寨(麻坑村西)、杨州寨(麻坑西北)、韭菜寨(龙坑村西北)、狮子寨(龙坑村西北)、木坪寨(麻坑西北)、乱石滩寨(大桥镇西)等。

  (三) 岩庙

  宋代,曲江佛教极盛,韶石诸峰的庙宇亭台极多,又以上京古道沿途最密。今有据可考的就有建封寺、尽善亭、韶石庵、伏坑寺、金龙山寺、新隆寺、望韶亭、文殊院等。宋时苏东坡曾夜宿建封寺,并有“登尽善亭”诗传世;新隆寺见于杨万里的诗;望韶亭见于余靖的记。今尚残存的寺庙无数,虽僧众早散,但屋宇、佛像、神台、碑刻残存,可以想见当年盛况。因今残存寺庙多建于岩洞之中,当地人称之为岩庙,此亦为省内罕见的一大特色。

  金龟岩庙位于周田镇较坑村西北12公里处金龟岩(山峰)“锦岩”洞穴内,泥塑、木雕菩萨或残或毁。石神台的石雕像仍栩栩如生,“乾隆五十九年岁次甲寅孟春月谷旦立”(清,1794)、“乾隆癸丑春月(1793)”、“隆庆二年正月立”(明,1568)等刻字仍清晰可读。

  涌泉岩庙位于周田镇较坑西北11公里岩洞内,因岩洞前有一清泉而名。庙宇佛像俱残、毁,石供桌刻字云:“崇祯八年正月二十四命请匠人打造供台石一块,发心弟子通玄深入经岁智慧如海”(明,1635)。另一石桌刻字隐见曲江县字样,并有“万历二十五年丁酉岁十二月吉旦立”(明,1597)。石香炉铭文为“广州府东莞县黄家山舍财客何才甫、何君致共发诚心,出银三两施石香炉、花瓶、烛台壹副入于涌泉岩永远供养,祈保虔生嗣续,求得遂意。谨奉。万历乙酉孟春月吉”(1585)。

  金龙山岩庙金龙山位于犁市镇矮寨番鬼佬村东北5公里,居韶石西缘,为韶石之巅。岩庙依地形分两室,上为佛殿,下为僧房,各室均有150平方米左右。此庙过去香火颇盛,田产亦丰,僧尼与南华、丹霞两地寺院来往甚密。庙内有“田契碑记”残碑,为“乾隆三十九年住持僧瑞峰立”(1774);另一“重修碑记”残碑是“雍正五年岁次丁未冬季住持僧明性和尚立”(1727)。

  太阳岩庙位于大桥镇长坝的铜鼓寨山下,为“五马”之尾端。传说古时一新庄铺人在浈江上捕鱼,连续三网都捕到一尊名叫仁九公的木雕菩萨,于是将菩萨放在岩洞边晒干后供奉起来,故岩洞称太阳岩。岩庙小巧精致居各庙之首。一“重修太阳仙岩碑”有“乾隆一十五年”(清,1750)六字可辨。

  据村民介绍,韶石岩庙极多,县文物普查队未能逐一亲临。实地考查过的岩庙还有观音岩庙(较坑田心村西11公里,白寨之南)、穿窿岩庙(长寨之北,麻坑村西8公里)、打锣岩庙(位于打锣寨)。

  (四) 岩  棺

  民国以前,韶石附近村民曾流行一种奇特葬俗:死者入棺后,由亲属抬进韶石山,或直接置放于岩洞中,或于洞中筑室掩埋。考古工作者将其称之为岩棺葬,谓其与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的悬棺葬有相似之处。

  今棺材寨(麻坑以西15公里,曲江、仁化两县交界处)的一个岩洞里尚存岩棺6具。均置放洞中地面。棺木为整形杉板,厚5厘米许,木纹清晰可见,毫无朽坏。合缝处白布仍未霉烂,并粘有白色膏泥,撕之有声。其中三具尚存骨殖,均为男性。棺底有一层绿色木糠状物和疑为清代遗物的线香和折扇扇骨。刀鞘岩(较坑西北约10公里)一岩棺置人墓室(可称岩墓,墓用红砂岩条石砌筑,墓分两室,中砌隔墙,为夫妻合葬墓),棺内尚存清代瓷片及铜扣。猪仔峡(较坑西北12公里)一岩棺已被毁,然尚存膝盖骨两块、女人鞋底一只,相传是清代一尼姑之墓。

  (五) 摩  崖

  韶石为砂砾石质岩层,易于镌刻,古人留下摩崖极多;但亦易于风化,今发现的十数处摩崖多已字迹剥落,不可通读。

  金龟岩与锦岩之间的岩壁上镌有一大片摩崖,洋洋上千言,但因年代久远,风化脱落,字迹模糊,无法通读,惟能揣知此文为“金龟摩崖记”和镌刻年代为北宋政和四年四月十日(1114)。旁有短文“舍街记”,亦不能通读,乃北宋祥符六年九月镌刻(1013)。

  打锣寨两处摩崖亦风化严重,一处仅可见落款“元皊”二字(北宋1086--1094)其右一处短文,部分文字如下:“口夫始兴谭粹文叔自元祜癸酉递元符戊寅口两镇曲江受代以归复口惠阳取道建封寺僧口口晓泾乞书其宠擢与政口口美以为山谷邻里之荣而公以所求属于不敏曾窃口口以谓口口之盛德与泾之所谓不准樵夫口口口口口之且非题名口口口不敢口口口口而口以迁徙口口口口口泾口刻口韶石元符巳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仁化县令……”;

  穿窿岩几处摩崖多无镌刻年号,其中一为“东都蔡辅之罢任晋康监兵经宿游此丙子十一月十四日口记”;一为“中里周田村张诜、张雅同发心平此岩下地一片辛亥四月志”;一为“中里张通甘全同发心开此川一条熙宁辛亥四月八日”(北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

  (六) 云  彩

  韶石还有一大景观,古时已很出名,清末列入曲江县二十四景,称“韶石生云”,是赞韶石的云彩婀娜多姿、变幻无穷。晴天观韶石,轻云漂浮;阴天观韶石,雾气弥漫;日落观韶石,霞染山崖。明人李先春有诗赞之。

  二、 小坑国家森林公园

  小坑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县城东部30公里的小坑镇内。园内有1.6万公顷山林,其中原始森林2000多公顷,森林盖率达85%;林海之中是水质良好的小坑水库一一龙湖,龙湖水面3千平方米;全省闻名的汤湖温泉也位于公园之内;小坑海拔230一一1373米,由于山高林密,水面宽阔,形成了夏季凉爽的天然避暑小气候环境,冬季有的年份还有下雪。

  (一)气候宜人

  小坑的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暖凉,冬季山地时有结冰或下雪,这在广东省是非常难得的景观,相对于广州、韶关及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小坑有着较为得天独厚的宜人气候,夏晚睡觉也要盖一薄被。2000年7、8两月凌晨2时的平均气温为26.18℃和25.8l℃,下午4时的平均气温为30.56℃和31.4℃,下午和半夜的温差达5℃—6℃。

  (二)森林茂密

  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的地带性森林景观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以壳斗科、樟科、茶科、金缕梅科、木兰科的常绿阔叶物种为森林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山地垂直分布的森林景观分布明显,海拔600米以上为山地常绿阔叶林景观,伴随出现一些暖湿性的落叶树种如金缕梅科的缺萼枫香、壳斗科的亮叶水青风,桦木科的拟赤杨、鹅耳枥、光皮桦等。海拔900米以上山地有常绿与落叶混交林景观和山地矮林景观。2000年,森林覆盖率达85%,森林总面积16000公顷,其中阔叶林4.000公顷,杉林6000公顷,竹林400多公顷。

  据初步调查,小坑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种类有162科、216属、772种。许多地方尚未调查,估测全部调查完植物种类在1600种以上。植物资源相当丰富,观赏植物资源潜力很大。濒危珍稀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观光木、秀丽椎、长叶竹柏、篱子三尖杉、穗花杉、钩栗、长苞铁杉、巴戟天等。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樟树青刺栲、小叶红栲、荷木、罗浮栲、枫香、马尾松等树种,赏花植物有映山红、羊角花、桂花、九里香、美丽胡枝子、桃金娘、野牡丹、凤仙花、荷花玉兰等。观叶植物有枫香、红叶山乌柏、岭南栲、刺栲、金叶木莲等。

  森林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4000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内,一天可吸取4000吨二氧化碳,放出2920吨氧气,足够400万人所需的氧气。

  森林公园中林密茂盛,动物繁多。国家重点保护珍贵动物有:黄腹角雉、穿山甲、水鹿、毛冠鹿、小灵猫、白鹇、山瑞、蟒蛇、虎纹蛙、山羊等,另外野猪常在林中出现,野兔、野鸡、斑鸠、水鸭等常见。

  (三)湖面开阔

  小坑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小坑水库——龙湖,面积3平方公里,水最深处近60米,水平如镜,清澈碧透,供水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一一88)二类水标准。二类水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其质量标准大大超过游泳等水上活动用水标准。目前,小坑水库的水主要供工业用,与开展水上游乐活动不产生矛盾。

  龙湖中小岛、半岛繁多,将湖面天然分隔,既有较为宽阔的水面.又有迂回曲折的港湾,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易于开展水上游乐活动和园林构景。

  (四)温泉优质

  小坑汤湖温泉是一个含氡温泉,温泉每天可供2000吨以上75℃的温泉水,氢泉在矿泉疗养学上的评价较高,临床试验证明它对多种慢性病,特别是对运动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

  三、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8年12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区位于曲江县西南部的罗坑镇,北纬24°29’24″~24°32’40″、东经113°11′48”-113°25′55”之间。南面与英德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连接,西面与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毗邻,总面积为21471.7公顷。

  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地貌复杂,区内四周群山环抱,周高中低,整个地势呈西南向东北倾斜之势。中部为较平坦的盆地,四周山峦叠嶂,地势高峻,最高峰船底顶海拔1587米,最低海拔约200米,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三磨岌(1297米)、闸子崎(1225米)、高嶂顶(1305米)、梅花顶(1385米)、雪花顶(1315米)等30余座,700至1000米的山峰200余座,山体庞大高峻,沟壑幽深,坡度陡峭,多在25°以上,局部坡度达60°以上。

  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过度气候特点。

  (一)、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林业用地面积18872.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7.1%,其中林地面积11783.7公顷。

  罗坑自然保护区林地树种面积统计表

  表19-1                                                                                                              单位:公顷




阔叶林

针叶林

针叶混

针阔混

合计

面积

4601.6

3191.3

541.4

3449.4

11783.7

比例%

39.0

27.1

4.6

29.3

100


  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维管植物共有179科491属831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其中蕨类植物34科58属80种,裸子植物8科11属16种,被子植物137科422属735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18科348属632种,单子叶植物19科74属103种)。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如下:

  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500至800米的山地,分布面积较大,由于遭受人为破坏,次生常绿阔叶林以幼林居多。建群种以荷木、华润楠、白银、红锥等为主。

  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核心区的船底顶、大坝山、高嶂顶等山地,大多分布在海拔800至1300米之间,  因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受人为干扰少,森林群落保存较为完整。建群种以甜锥、木荷、石栎、青冈、阿丁枫、罗浮栲等。

  山地阔叶矮林:主要分布在1000米以上的山顶和山脊两侧坡地,由于土层浅薄、含石砾多、气温寒冷、常年风大,故树木矮化,分枝多且弯曲,多由疏齿木荷、厚皮香、杜鹃等组成。

  常绿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多为原生林采伐迹地经天然更新或部分人工林逐渐形成马尾松之后,经自然演替、阔叶树种侵移、定居而演变为针阔叶混交林,目前多数林分仍处在中幼林阶段,林层结构较为简单,以针叶树种马尾松、杉树和阔叶树种木荷、枫香等树种组成。

  常绿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大部分是由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逆行演替而形成的马尾松林,少数为人工种植。上斜到船底顶海拔1100米近山顶有华南五针松、长苞铁杉常绿针叶林。

  (二)动物资源

  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繁多,有水生、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动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的华南虎、鳄蜥(广东首次报道)、蟒蛇、黄腹角雉等,二级的虎纹蛙、白鹇、小鸦鹃、隼形目几种、鹗形目几种、短尾猴、穿山甲、水獭、黑熊、大灵猫、小灵猫、水鹿、林麝、苏门羚等。常见的有野猪、果子狸、芒鼠、豪猪、树蛙、龟、壁虎、蜥蜴、金环蛇、五步蛇及各种鸟类等等。

  四、太阳岩山水风光

  太阳岩位于五马归槽的山下,有清澈的浈江河水,大片白如霜雪的沙滩,河岸两边绿树成荫,翠竹成林,为粤北地区难得的“河滨游泳场”。节假日,不少游客前来此地游玩。

  附: 名胜古迹

  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曲江县志》记载,曲江还有许多的风景名胜,著名的有“曲江24景”。明崇祯时已开始评议曲江县最佳美景,至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前已评出“曲江十景”。康熙二十六年后,曲江名士廖燕将其增至二十二景。光绪元年(1875)以“二十四景”载于县志。时至今日百余年了,有些景点已经消失,唯恐湮没于世,今存目、配诗、注释如下。

  ⒈芙蓉丹灶 此景处于今韶关市芙蓉山。相传汉东道士康客炼丹于此,称丹大如拳,人罕得之。后成为邑人重阳登高好去处。

  清·廖燕诗:万叠芙蓉一径通,仙人遗址更巃嵸。烟薰半壁苔犹黑,丹染千山树欲红。玉简尘封蝌蚪字,药栏春长兔丝丛。登临我亦乘云去,相见蓬莱弱水东。

  ⒉笔峰写云 今韶关市帽子峰旧称笔峰山,宋以后,在其上建亭台无数。今已建成帽峰公园。

  清·廖燕诗:孤峰如削势森然,倒绘虚空水墨鲜。数变云霞观处幻,几重烟雨画中玄。化工妙岂同凡手,巨颖奇应谱碧天。可怪秋来江上雁,亦从霄汉试长笺。

  ⒊九成遗响  九成台亦名闻韶台 ,旧在县城北城上。宋建中靖国元年五月,苏轼为新建九成台即席为铭。明清两代文人雅士亦留下诗、词无数,今刻石无存,但文载光绪志。民国17年(1928)建县城马路,将城墙与台一并拆除。

  清·廖燕诗:九成何处奏宫商,仿佛高台武水旁。岁久笙镛随世变,天空海岳发音长。箫韶意自悬今古,揖让情谁识帝王。犹有眼前全部乐,几行哀雁正南翔。

  ⒋皇岗夕照  今韶关市北郊黄岗山旧称皇岗山。旧称舜帝南巡到此,登山奏韶乐。有虞泉、皇潭水、虞帝祠、舜峰寺旧迹。唐韩愈、明解缙皆有诗。

  明·萧远诗:万仞高岗插碧空,翠华亭畔气菁葱。衡阳飞雁来秋色,荆水风帆挂落虹。芳草昔曾经御辇,滩声疑是奏焦桐,南巡帝子今何处,愁见青山夕照中。

  清·廖燕诗:翠屏将暮澹烟含,夕照依然印客衫。倒射楼台光尚动,遥分岩岫影犹掺。苍茫隔岸催归骑,荏苒随风引去帆。坐对几回怜此际,萧萧山色瘦松杉。

  ⒌莲峰樵唱  莲花山在今韶关市火车站以东。状似莲花拱揖而名。宋开宝三年(970),宋将潘美伐南汉。南汉王派部将李承渥在莲花山大摆象阵以拒,宋军强弩射之,大象负痛反践南汉军。宋军大胜。

  清·廖燕诗:峰转千盘路不违,数声樵唱早忘机,身游太古同麋鹿,歌满长空裂石扉。几处音来虚谷应,半肩人负夕阳归。相逢俱是烟霞侣,好向山中问采薇。

  6.白沙烟艇  白沙镇旧为广州至韶州水路要冲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客商云集,船樯林立,蔚为壮观。

  清·黄遥诗《寒夜泊舟白沙》:维舟柳岸眠,沙白明如雪。夜半扣舷歌,一溪霜月冽。

  7.迴龙渔笛  所指地点不详。 疑在今白茫书堂岩(张九龄读书处)以南的北江沿岸。

  廖燕诗:沙岸渔归值晚晴,呜呜铁笛向人横。音浮水面云俱裂,响彻山根月更明。儿女情关秋思切,梅花夜落客愁生。何当小艇同垂钓,一曲忘机万虑轻。

  8.貂蝉秋月  貂蝉岭即今 韶关市北郊鸡公山,状似古人貂蝉冠而名。

  清·廖燕诗:万峰齐拥一峰尖,绝顶当秋早吐蟾。夜半渡江浮影湿,天涯随处照人纤。光分遥岫频抬首,凉透深闺尚倚簾。正欲腾空窥碧落,露华如水滴前簷。

  9.中流塔影  嘉靖间在浈、武二水合流稍下一小岛上建通天塔。 民国尚存, 今无存。

  清·廖燕诗:二水中浮一柱轻,四围山色镜中明。朝濛碧落侵云暗,夜霁长江濯月清。形影直孤天地相,烟波别注古今情。到来俯仰俱无尽,斜倚危栏听濑声。

  10.南华晚钟   南华寺有南汉及南宋钟。

  廖燕诗:蒲牢何处发音雄,暮课工忙古寺钟。几杵响空弥野壑,一时和梵彻苍穹。荒山有窍虚能应,尘世无心梦易通。声出前溪犹未歇,行人遥指夕阳红。

  11.书堂夜雨   书堂岩在今部天关市南郊白茫处。相传唐张九龄曹攻书于此。

  清·廖燕诗:烟锁层岩古洞深,淒其夜雨正堪吟。檐飞细瀑书声湿,寒照孤檠独影沉。积久苔痕宜绣壁,劈空雷火欲烧林。此中有客怀高尚,独自支颐坐碧岑。

  12.韶石生云  今韶石山仍以山峰、山寨、岩棺、岩庙、摩崖、云彩等六大景观著称于世。

  明·李先春诗:步屧芳郊野鹤群,虞弦声动引南熏。轻帆片片迷烟浦,韶石嶙嶙带晚云。雨霁渐看天欲碧,溪流清浅水为纹。杯酣转觉欢无极,苍发颓然一醉君。

  13.薇岩积雪  紫藏岩位于马坝镇乐村坪刘屋村背夫山。因洞口昔有巨大紫薇树,故名。紫薇盛开时,远观如积雪。南宋中书舍人朱翌因受秦桧谗言谪居韶州时开发之。民国时尚有岩庙紫薇庵及铁钟、神台等物,今具不存,唯见岩壁宋、清摩崖石刻。

  廖燕诗:薇岩深入夏犹寒,况复冬深腊已残。积素粉空山欲老,严威摧壑溜全干。暖分僧火烘游屐,香碎梅花簇野盘。驴背寻诗成往事,万松冰折路漫漫。

  14.双江环碧  指浈、武二江合流之景。

  清·廖燕诗:南来浈武合双流,无数征帆带远收。乱石滩高声自苦,长途风急夜堪愁。响穷四野山岩裂,听徹重关客鬓秋。历尽烟波曾耐此,几回相忆倚江楼。

  15.仙桥古渡  北宋天圣年间(1023 ~ 1032)开始在县城西河(今韶关市武江)以铁索连接舟舫建造浮桥。明嘉靖间知府陈大纶梦遇仙人而题名遇仙桥。1960年拆除。

  廖燕诗:长江浩淼隔东西,胜迹依然接旧堤。杨柳影边人暂憩,荻花风里马前嘶。千秋入梦神仙幻,一叶横波水雾迷。几度临流多感慨,渡头芳草正堪题。

  16.榕皋晚眺  旧时县城东堤路段遍植榕树 ,疑为此,今无存。

  清·郑赓榕皋晚眺浣溪沙调:老树高吟风四檐,数声秋坠叶中蝉。芙蓉妆冷露娟娟。

  碧水沉霞鱼钓后,古巢招月鹤归前。搅人诗思夕阳天。

  廖燕东皋春晓诗:绿绣东郊处处奇,绕分曙色景参差。岚开绝岳曦初透,花绽长堤露尚垂。江岸几家全入画,莺声一路早催诗。同人莫负寻春约,片刻千金是此时。

  17.狮岩招隐  相传六祖惠能得法南归后曾隐居于马坝狮子岩狮尾山岩洞里。后人称此洞为招隐岩,并建招隐寺以志纪念。

  清·廖燕诗:石室空隆透几层,翠微深处见云兴。洞阴斑藓生虚壁,树老苍松挂古藤,山鬼檄驱衣锦客,野人书约种畲僧。到来注《易》经年久,流水岩前早冻冰。

  18.曹溪香水  今马坝河昔称曹溪, 因流经魏武帝曹操后裔居所曹候村而名。旧时曹溪水质特异,以此水培育的南华草茹,品质尤佳。

  廖燕诗:潋滟长溪绕寺门,传云西竺此同源。深藏鱼鳖潜兴怪,寒洗冰霜别出村。两岸影分岩树碧,中流波动雨雷痕,闲来一勺香犹在,煮茗烧松更细论。

  19.西河竹籁  因昔县城西河沿岸通植翠竹而名,今无存。

  清·廖燕诗:西郭应疑接渭川,猗猗千亩翠相连。空青照客须眉绿,密影笼溪水石鲜。雨霁中霄闻坠粉,风摇半岭想吟烟。欲将幽韵清尘骨,深入编茅住几年。

  20.塔影松涛  所指不详。

  清·廖燕诗:乱峰尽处接平畴,数里松阴覆院幽。空翠滴衣山欲落,疎枝漏日影如浮。声吹一夜能轻骨,涛捲中天已换秋。最是临高听更切,好携枕簟卧僧楼。

  21.涌泉流觞  大涌泉在紫薇岩北一里许, 水质优异。宋时庆历七年(1047)建涌泉亭,余靖为之写记勒石于亭碑。1987年,韶关市啤酒厂以此泉水酿制“活力啤酒”,获省优产品称号,远销国内外。

  清·廖燕诗:为爱山泉肯远寻,试投香醖泛波心。沿流接饮分苔坐,踞石留题阄韵吟。世外烟霞多变幻,胸中丘壑自高深。同人此日增佳胜,酒墨淋漓洒碧岑。

  22.迴灡夜月   所指不详。

  清·秦熙祚诗:玉立亭亭锁万泉,迴灡塔下黑龙眠,停舟远眺浑无地,月在江心水在天。

  23.罗岩仙树   罗隐岩今称龙王岩,在今韶关市西郊田心坑尾村。

  清·廖燕诗:屈曲罗岩胜迹遥,亭亭奇树此中标。生成仙骨难通俗,别有灵根易透潮。日月斜窥当户转,烟霞全染上衣消。深山自古无车马,谁赏孤高扣寂寥。

  24.诗石留题   诗石桥在今韶关市西联赤水洞,因名士廖燕题诗而名。

  清·廖燕诗:野涧潺湲水雾封,何人载酒辟游踪。飘枫色染澄潭黑,峭壁苔侵古篆浓。天地大文镌石骨,山川全部注心胸。后贤览此须防护,笔墨千秋欲化龙。

  注:清光绪元年《曲江县志》记载的名胜24景中,有13个景点未配诗。本届修志,经查找古籍,《廖燕全集》已有22首曲江名胜诗,加上明·萧远、明·李先春诗,清·秦熙祚、清·黄遥诗,曲江旧24景配诗已齐。本志记载胜景,充实资料,意为后人开发旅游资源提供方便。

  (区史志办)



微博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