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基本概况】
曲江区地处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南部,行政区域总面积1620.77平方千米。现辖9个镇1个街道(马坝镇、大塘镇、白土镇、乌石镇、沙溪镇、樟市镇、枫湾镇、小坑镇、罗坑镇及松山街道),下设111个村(居)民委员会。截至2024年末,户籍人口30.76万人,常住人口29.01万人。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首批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中国温泉之乡”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并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县(区)”。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25亿元(同比增长0.5%),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48.2%)。
【历史文化】
曲江区是广东省文明古县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这里是12.9万年前人类祖先“马坝人”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距今约6000至3000年“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摇篮之一。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以来,曲江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曲江撤县设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曲江钟灵毓秀,孕育出了一批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如唐代名相、“开元盛世”功臣张九龄,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北宋名臣余靖,以及清代文学家廖燕等。
辖区内的南华禅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东方三圣之一——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六祖惠能的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六祖法宝坛经》,这是中国唯一的一部佛教经典。南华禅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区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截至2024年12月,共有197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3处,市级29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163处;可移动文物5238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33件,二级文物60件,三级文物548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7个、区级21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38人。
【交通区位】
曲江区地理位置优越,南连珠三角,北靠内陆腹地,公路、铁路、航道相互交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陆路交通圈。境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乐广高速、国道106线贯穿南北,赣韶铁路、赣韶高速横跨东西,现有2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5条省道、8个高速出入口、3个港口。
公路通车里程为1751.754公里,其中京港澳、乐广、南韶等高速公路73.808公里,国道87.543公里,省道134.597公里,县道206.075公里,乡道598.056公里,村道651.67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8公里/百平方公里(曲江区面积1621平方千米),一般公路桥梁206座。
2024年,累计完成风度大道项目韶州大道至马坝大道段2.4公里;全力推进国道G240线曲江中学至乐广高速乌石出口段,省道S521线沙溪至乌石段、消雪岭至樟市段、大塘至马坝段和省道S292线樟市至小莲塘段等5个项目共计38.73公里国省道改造提升工程建设进度;完成县道“四升三”、乡村道路“单改双”工程施工图设计。
【自然生态】
曲江区自然资源丰富,煤炭储量2.3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区)之一,也是全省重要的矿产基地,已探明境内矿产48种,铜、铁、钨、铅、锌等资源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现有大宝山、瑶岭两个大型金属矿山。
地热资源同样丰富,已发现地热(温泉)资源产地7处,2016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本地区水资源丰富,河川径流由降水产生,属雨洪补给型,年平均降水量为53.29亿立方米,北江干流及武水各河段的水质含有机物等毒物平均值等级为一级,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渔业和农用水质标准。曲江的水利资源蕴藏量25.6万千瓦,可开发量达18.6万千瓦。
在生态环境方面,广东省的内陆沼泽湿地仅存有两处,其中一处就在曲江区的罗坑镇船底顶山峡谷地带的草本沼泽,罗坑草本沼泽位于曲江罗坑镇的峡洞,海拔1000米左右,湿地面积约524hm²。全年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达标率达98.1%,辖区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市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工业产业】
曲江区工业产业门类齐全,形成了以钢铁产业主导,电力、采矿、化工、纺织等传统行业支撑的产业布局,是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截至2024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4家。
其中钢铁产业以中南股份为龙头,汇聚上下游企业14家,2024年总产值达378.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8%),全市排名第一,产业集群效应较为显著。钢材加工贸易产业基地落地动工,完成技改项目备案26个,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8.7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研发机构4家,1家企业入选韶关市亿元制造业企业培育库。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万国数据算力集群、马坝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等项目顺利动工,多个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新能源年发电量超4亿度。
【农业产业】
曲江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目前已形成马坝油粘米、特色水果、茶叶、优质蔬菜、生猪、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其中以马坝油粘米、罗坑茶叶、火山粉葛、枫湾水蜜桃、白土沙田柚、牧科生猪为特色优质产业的典型代表。现有食用菌、丝苗米(马坝油粘米)、预制菜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辖区内有1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省级家庭农场,59家市级家庭农场;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马坝油粘米、火山粉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粤字号”农业品牌28个,广东省“菜篮子”稳产保供监测点2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2家。2024年,曲江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6亿元,同比增长5.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42亿元,同比增长5.3%。
【文旅资源】
曲江区文旅资源丰富,马坝人遗址、南华禅寺、温泉之乡三大旅游名片享誉中外。辖区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4家;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1家;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3个(小坑镇上洞村、罗坑镇中心坝村、小坑镇汤湖村);广东省银宿级乡村民宿1家,韶关市星级民宿10家;省级乡村精品旅游线路1条,省级工业旅游精品线路1条;省、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10个。
在文旅项目和产品方面,广东省韶关曲江文旅IP——“马坝人先生”项目荣获营销模式开发类作品全国示范奖;“韶关曲江柴烧陶艺——泥与火的艺术”研学旅游产品被公布为2024年广东省特色研学旅游产品。
【社会民生】
曲江区现有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中12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13所,幼儿园38所(公办14所,民办24所),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曲江职校、沙溪中心幼儿园完成迁扩建,风度学校、华明高级中学建设有序推进,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560个,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达97.4%。
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健康机构151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村卫生室84个。2024年,区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3个镇卫生院和4个村卫生站中医馆完成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在全市率先实现标准全覆盖,连续两年在省级考核中名列“非珠”地区第一名。
全面推进全民参保,应保尽保,医保参保率连续三年超97%;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家(其中省级示范点1家、市级示范点2家),实现每个镇(街)至少建有一家长者饭堂的目标任务。
全区文化场馆均免费对外开放,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室内面积达到1809.41平方米。区图书馆成功复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并入选全国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省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省三八红旗工作室;区文化馆复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区博物馆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马坝人陈列”“石峡文化陈列”项目顺利完工;大塘镇文化站复评为“省特级文化站”,其他镇街文化站均为“省二级文化站”。
全区现有1062个体育场地,场地总面积达81.5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成功举办华家班汽车拉力赛,举办广东曲江(小坑)环湖森林半程马拉松赛、大塘汤溪“村BA”、“百县千镇万村”系列赛韶关市曲江区级赛等体育赛事。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606名,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4名。在2024年省青少年锦标赛上取得9金7银11铜、总分625.375分的优异成绩,其中田径项目获得6金4银6铜的历史最佳成绩,为韶关市体育代表团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