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诞庙会又称六祖诞庙会,是流传于广东省韶关市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广东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始于唐代(公元714年),是宝林寺(后改名法泉寺)住持令韬为弘扬六祖禅法,保护六祖惠能真身,于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初三(惠能和尚的生日与忌日)举行的祭祀禅宗六祖的庙会活动;至宋代(公元968年),宋太祖赵匡胤将“法泉寺”敕赐为“南华禅寺”。此后,“六祖诞”庙会便与“南华诞”庙会统合,称“南华寺”庙会。“南华诞”庙会祭祀活动自唐代以来,已经历1000多年的历史,成为“中国佛教” 南禅宗的重要节日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南华诞庙会前一天晚上,大众师及信众云集大雄宝殿祝圣,追思纪念六祖大师。庙会当天凌晨三时三十分开始晨拜,八时许,信众鱼贯入殿,拜佛祭祖。中午时分,斋主和众居士为祈福消灾,广植福田,广结善缘,打斋供众。信众在斋堂用午斋。大众师齐集大殿上供。午斋后,大众师齐集大雄宝殿前举行放生法事,最后的程序是传灯,庙会在象征智慧的火光中结束。
南华诞庙会活动所蕴含的庆典性、纪念性和禅宗文化辐射力,使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文化得到全世界信众的认同和归宗,充分体现了禅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命力,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