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马舞”又称“舞纸马”、“舞马灯”,流传于新丰县黄礤镇高群村、三坑村、梁坝村、黄沙坑及回龙镇古塘村等一带,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翁源磜下传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纸马舞”所用的纸马框架是用木制成,然后再用竹篾织成马形,再用彩色的纸包裹竹篾做成马的身体,马的腹部空心,马的脚由舞者从纸马的腹部空心处钻入,缠上布条挂在肩上固定纸马,舞者舞动双脚就可带动纸马一起舞蹈。
纸马舞的队形可有单马和双马,角色一般有马童、骑手、挑花篮、 打罗伞等角色十多人。马童负责指挥舞蹈动作与队形变化,包括引马、逗马、打马、赶马,马的奔腾跳跃则由骑手按马童的指挥进行跑、跨、跳、跃来表现。动作灵活多变,体现出敏捷灵巧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经广州市艺术馆何敏士同志指导,对“纸马舞”进行了改编,创编了《送郎参军》曲本,该曲本于1980年获得广东省群众文艺创作二等奖、广州市群众文艺调演一等奖,1986年获得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丰收奖,2003年获得广东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表演赛铜奖。
2011年,新丰纸马舞被列入韶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