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历史第一个皇帝,我们都会想到秦始皇,他带领秦国采用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逐一消灭六国,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在秦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首创并采用了“皇帝”的称号;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这些对后世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有效借鉴。此外,还有较少提及的陵邑制度也是秦始皇首创的,汉承秦制,西汉设立的陵邑与京城长安关系密切,深远影响着整个西汉社会发展。
陵邑制度,又称园邑制度,是秦汉丧葬礼仪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礼乐制度的发展逐步形成的。陵邑,并不指帝王陵墓,而是指通过一定规模移民聚居在帝陵旁而形成的行政区域,类似于县一级别的地方行政组织,但其实际地位比一般的县高。作为特殊的行政区陵邑的设立,其主要目的是侍奉陵园,以帝陵、后陵为中心,达到古代帝王修筑、保护陵寝园林和后世祭祀的需要,保证帝王在地下的安宁,与当时人们视死如生的观念有着直接联系。西汉时期,帝陵设陵邑不仅仅有守护帝陵的作用,对于巩固中央统治,促进陵邑周边经济的繁荣,缓解人口压力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陵邑制度的不断发展,对朝廷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公元前40年,汉元帝下令:“自今所为陵者,勿置县邑”。这宣告着陵邑制度自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