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中文译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国际博物馆协会指出,博物馆为我们的社区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关键贡献。并强调,所有博物馆都可以在塑造和创造可持续未来方面发挥作用,它们可以通过教育项目、展览、社区参与和研究来实现这一点。
为了更好了开展契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活动,我馆在曲江区文广旅体局的指导下,联合韶关市曲江区职业技术学校和“向日葵”志愿讲解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博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在馆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向日葵”志愿讲解队义务讲解和柴烧陶艺非遗展示活动等,二是在馆外开展《追求与探索——文化名人的历史印记图片展》送展进校园活动。
5月18日一大早,还未到开馆时间,曲江区职业技术学校100多名师生和“向日葵”志愿者小讲解员们早已在我馆大门口等候多时,我馆工作人员也已整装待发,随时准备迎客。
到了开馆时间后,在我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师生们首先进入到了我馆一楼的临时展厅参观《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图片展,本次流动展览共分为六个单元,通过历史图片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史,传播史为线索,重点展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下,以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邓中夏、高君宇等为代表的五四一代青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迹。
参展完流动展览之后,曲江区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来到了马坝人主题展厅。“向日葵”志愿讲解队小讲解员首先对马坝人头盖骨的发现过程进行了讲解,小讲解员讲到马坝人头盖骨化石是在1958年发现的,当时正值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同志在曲江考察工作,他闻讯后指示马坝区委领导要对这些化石加以保护,并及时报告省文化局。此后在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的共同努力下,马坝人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从此闻名世界。随后小讲解员又对马坝人头盖骨化石的特征进行了科普,揭露了古人类与现代人类的区别,并向师生们阐述了马坝人的生态环境和其在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在小讲解员的热情讲解下,参展的师生听的津津有味,听完讲解后他们对马坝人的考古发现、生存年代、人类特征、生产活动、学术价值等等也都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在我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曲江区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来到了二楼石峡考古专题展厅。讲解员从石峡遗址的生态环境讲起,向老师同学们还原了石峡遗址在四五千年前石峡遗址的自然生态环境。紧接着讲解员又通过复原模型向师生们展示了石峡遗址的文化层堆积,让大家对石峡遗址的文化层分布有了清晰的认识。随后,讲解员走到了展厅中按照原比例1:1复原的墓葬旁,向师生们介绍了石峡墓葬的葬式、随葬品组合,以及背后蕴藏的葬俗文化。最后,讲解员带领师生们走到了陶器、玉器和石器等物质文化遗存的陈列区域。带领师生们近距离观察文物,透过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向师生们介绍了石峡遗址古人类社会生产活动。通过参观石峡遗址,师生们对石峡遗址的年代、性质、社会生产活动及葬俗文化等内容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参观完所有的展览以后,我馆的志愿者服务人员向参展的师生发放了曲江区博物馆的介绍资料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册,并向师生们进行了的解读。师生们在我馆门口还参观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曲江柴烧陶艺的展览活动,在非遗传承人的介绍下,师生们对柴烧陶艺的源流、制造工艺等内容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有了一定了解。
另外,在曲江区职业技术学校也开展《追求与探索——文化名人的历史印记图片展》送展进校园活动,展期为一周。该展览通过展现100位共产党人先驱的事迹,为青少年传播共产党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不尽探索,对党和国家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曲江区博物馆是以马坝人—石峡遗址为主题的博物馆,同时也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承担着收藏、展览、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又肩负着对全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担。此次我馆举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活动,紧扣主题,通过举办专题展览、邀请青少年广泛参与的形式,来实现博物馆塑造和创造可持续未来的作用。同时,通过本次活动,也进一步提高了师生们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共产党人先驱事迹和曲江本地优秀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提升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