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2021曲江区党代会专题

读懂曲江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立足中心城区定位

  推动曲江绿色发展

  奋力打造韶关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长极

1.webp(700).jpg

  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韶关市曲江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开幕,曲江区委书记罗海俊代表中国共产党韶关市曲江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回顾过去五年的成绩,展望未来五年曲江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新发展。 砥砺奋进成果丰硕的五年历程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中开拓奋进,在抵御风险、应对挑战中担当作为,基本完成了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webp(700).jpg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曲江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特别是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全面推行第一议题制度,狠抓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党的创新理论在曲江大地上彰显出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

3.webp(650).jpg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发展理念发生深刻转变。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扬尘污染、露天焚烧和餐饮油烟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至98.28%;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日益完善,完成中小河流治理36公里,马坝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完成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217.38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完成造林育林3.09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4.49%。完成“三线一单”编制任务,探索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推动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发展实力持续攀升。202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5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6.1%(对比2016年,下同);五年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01亿元。

4.webp(650).jpg

  一是现代农业稳步发展。2021年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22.2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7%。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8.14万亩,流转农村土地9.1万亩。建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省级专业镇5个、专业村18个,成功获评罗坑茶、马坝油粘米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顺利建成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中心落户曲江,亚北农副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建成启用,优质农产品实现本地加工出口。新增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家,“十字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创新做法得到省市肯定。

5.webp(650).jpg

  二是工业产业提质增效。2021年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22.8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8%。完成曲江经济开发区扩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2宗989亩,建成园区基础设施项目55个,新增入园产业项目38个。高效完成中心城区土地收储“攻坚战”任务,累计完成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征地1.44万亩、交地1.17万亩。扎实推进韶钢、粤江发电“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初步确定港航新技术装备产业园选址。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累计完成技改投资61.8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

6.webp(650).jpg

  三是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五年累计接待游客1603.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1.96亿元。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创建“广东省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3个,建成城乡观景平台4个。“大南华”“大马坝”等重点景区焕然一新,马坝镇龙岗村、乌石镇展如村分别入选省级、市级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罗坑镇中心坝村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九龄故里?百里画廊”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马坝人先生”等文创产品得到推广应用,罗坑茶文化节、小坑环湖森林马拉松赛等活动知名度不断提升。

7.webp(650).jpg

  四是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2021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39%。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全员招商机制,推行驻外招商、产业链招商模式,发挥常平曲江对口帮扶指挥部、异地商会等作用,举办首届曲商大会等推介活动,累计签约引进项目144个,总投资额434.91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37个。落实区四套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定期举办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活动,累计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30个,完成投资260.19亿元。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不遗余力攻克要事难事,推动发展成色更足更亮。精准把握大势,办成了一些关乎全局、影响深远的要事。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29个省定贫困村和2311户543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开展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特别是有力保障了市循环经济环保园一期工程顺利投产,“邻避”变“邻利”典型经验做法入选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攻坚克难案例。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大考,有力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扎实成效。持续强力攻坚,攻克了一批长期接续奋斗、终于开花结果的难事。全面盘活烂尾多年的原亿华旧城改造、原理想家园“三旧”改造项目,千余户拆迁居民即将全部完成安置,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21天内完成“大南华”一期工程353.41亩土地的征收任务,跨时两个五年规划的“大南华”项目从蓝图变成现实。8个月内全面完成沉寂10余年的城北片区征拆任务,正有序推进开发建设。全面完善历时近10年的台泥(韶关)项目相关手续,推动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成功解决横跨13年的提高苍村水库汛限水位问题,城区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推动谋划已久的物流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重型货运车辆进城围城堵城问题有望得到根治。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统筹推进美丽城乡建设,推动发展环境全面改善。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预计202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61.65%。

8.webp(650).jpg



9.webp(700).jpg

  一是城市提升步伐加快。完善内联外通交通网络,投入47.85亿元完成莲花大道、铜鼓大道、韶州大道、韶南大道、南华大道南等16条共152.38公里道路建设,欧山互通实现通车,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濛浬枢纽二线船闸建成通航。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数字城管平台建成运行,完成开放或半开放小区封闭式管理提升7个、老旧小区改造40个,完成“三旧”改造82万平方米、拆违70.94万平方米。补齐城市功能短板,首座人行天桥、“两河四岸”生态绿堤水系一期工程等顺利建成,张九龄纪念公园和30个新建城区文化体育休闲场所对外开放,5个社会化智能停车场投入使用。扎实推进创文巩卫,成功创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10个、文明校园18所,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达标。

10.webp(700).jpg



11.webp(700).jpg

  二是乡村振兴成效显著。顺利完成6个镇的整治提升“139”行动任务,创新采用小额工程模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部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城郊美丽乡村示范片6个、乡村风貌带1条,“西约模式”得到复制推广。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新改建393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率、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村庄保洁覆盖面和行政村垃圾处理率均达100%,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拆除破旧泥砖房5.49万间130.53万平方米,枫湾镇新村村获评“广东农房风貌提升名村”。

12.webp(600).jpg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动能不断增强。高质量完成地方机构改革、乡镇街道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市场主体净增1814户;区行政服务中心新办事大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一窗”受理率达98.68%,网办率达93.21%。深化民生领域改革,成功申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省级以上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及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获得上级表彰奖励。

13.webp(700).jpg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坚定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推动发展成果惠及于民。2021年预计全区民生支出达25.8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48%。新增九龄幼儿园等公立幼儿园6所,建成区教师发展中心等投资百万元以上的教育基础设施项目10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学前教育“5080”目标和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建成并启用新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新住院综合大楼,完成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建成10家基层中医馆、11个发热门诊(诊室)和4间标准基因扩增实验室,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樟市镇钉螺疫情处置和环境综合治理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50间村卫生站实现医保即时结算,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累计建成风度书房8间,曲江图书馆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国家一级图书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扫黑除恶三年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平安曲江建设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特别防护期内未发生赴省进京上访事件。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发展行稳致远。圆满完成第一轮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模范机关创建、“两新”组织党建等取得明显成效。高质量完成乡镇、村(社区)换届工作,首次全面实现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在全市率先为村(社区)“两委”干部购买城镇职工社保。加强党建阵地建设,投入6600余万元新改建村级办公场所4.05万平方米。创新实施“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机制,高效完成国企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到社区的任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线选拔重用干部135名,挂职培养年轻干部27名,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晋升412人次,干部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选人用人工作好评率提高至99.04%。坚持正风肃纪反腐,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1646人次,立案查处党员干部57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44人。扎实做好省委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常规巡察和村级巡察实现本届区委任期内全覆盖。

  与此同时,区委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履职,定期听取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区法院、区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持续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管武装、国防教育、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连续十届获评“广东省双拥模范区”。完成“七五”普法工作,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过去五年的丰富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始终坚持发展为先。五年来,我们牢牢扭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调结构、促转型,全力优产业、强园区,有效抓招商、推项目,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综合实力。三是始终守牢生态底线。五年来,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加快释放生态资源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和行动。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五年来,我们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形成党群同心同德、携手奋斗的良好局面。五是始终深化改革创新。五年来,我们坚持用改革精神推动创新,用创新方式深化改革,在多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推动一批改革试点和创新举措率先落地,为曲江发展争得先机、赢得主动。六是始终坚持全区“一盘棋”。五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区上下一条心干事业、一股劲促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七是始终坚持忠诚履职尽责。五年来,我们坚持对党忠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勇担责任、做造福一方的开路人,真抓实干,笃定前行,以实绩实效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满意答卷。这些宝贵经验,必须十分珍惜,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放眼宏观形势,我们面临乘势而为的良好机遇。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曲江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导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为曲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置身省市发展,我们具备借势发力的有利条件。省委、省政府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纳入“1+1+9”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实施,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为特色优势,加快对接融入“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对曲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市委、市政府将曲江纳入中心城区总体布局,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支持曲江发展,谋划布局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中心、港航新技术装备产业园等一批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项目,推动建设了莲花大道、铜鼓大道、韶州大道、乌石港、白土港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交通项目,先后建成了“大南华”一期工程、张九龄纪念公园、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等一批补短板、强功能的民生项目,既赋予曲江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更为曲江发展装上了强劲“助推器”。立足自身实际,我们拥有蓄势待发的巨大潜能。历经多年探索和实践,曲江区位优势逐步凸显,交通条件日益完善,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园区建设“百花齐放、亮点纷呈”,驻区中省企业和本地民营企业活力竞相迸发,一大批谋划推进的重点项目将在未来五年建成投用并产生巨大效益,广大党员干部精气神更足、干劲更大,全区干事创业的氛围更浓厚,为曲江接续奋斗、再创佳绩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都是我们奋力打造韶关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长极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14.webp(650).jpg

  基于上述分析,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1136”工作部署,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引领,牢牢把握中心城区发展定位,紧紧锚定“县域经济发展高地”“宜居宜业品质之城”“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三个目标,全面实施“生态环境提标、县域经济提质、城乡品质提升、改革开放提级、民生福祉提档、社会治理提效”六大工程,推动曲江绿色发展,奋力打造韶关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长极!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26年,曲江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力争经济总量在“十四五”末突破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清晰合理、优势互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显著增强。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园区经济、镇域经济总量稳步壮大,内需潜力充分释放,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高,富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建立。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老城提升与新城建设同步推进,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吸引力和承载力明显增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美丽圩镇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得益彰,城乡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加优化,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市场主体更有活力。依托“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扩大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体制不断健全。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全面依法治区深入推进,人民民主更加充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更加完善,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让我们以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锐意进取,拼搏奋进,携手将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现实。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生态环境提标工程,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15.webp(650).jpg

  一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继续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工作,建立健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力配合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大力保护辖区内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资源,稳妥推进小水电站清理整改,严厉打击涉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推进造林绿化和林相改造,强化森林资源灾害防控,促进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双提升。

  二是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扬尘污染、露天焚烧等专项整治,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护,深入开展涉水问题“百日攻坚、全年整治、三年质变”行动,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强化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土壤酸化耕地治理项目。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等制度,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严厉打击非法排污、非法倾倒垃圾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三是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健全资源资产价值发现、评估、实现和保护机制,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推动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重点推进国有资产、土地、矿产、林地、水、岸线等领域资源资产价值化,积极盘活金叶大厦、大转盘(南苑新村)等闲置资产,推进垦造水田及批而未供土地消化、闲置低效用地处置等工作,强化温泉、砂石等矿产资源开发管控,培育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产业,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监管,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严控“两高”项目,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优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布局,加快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完善市循环经济环保园配套设施,推进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社会新风尚。

  (二)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县域经济提质工程,找准曲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打造县域经济发展高地。

16.webp(650).jpg

  一是构建多元产业体系。将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全域旅游为主体的多元产业体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高质化导向,持续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加大农技服务力度,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精细化导向,发展数字农业、设施农业、认养农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中心、韶兰种苗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健全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增加值。坚持规模化发展,继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集聚集约发展。坚持市场化运营,加强与“双区”市场对接,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双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花瓶子”。

  推进新型工业化。抓好钢铁、矿山等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支持韶钢氢能产业园、粤江发电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大宝山铜硫采选等项目建设,推进钢材加工贸易基地、粤北绿色低碳环保新型建材工业产业基地建设,打造韶关绿色建材生态产业园、湿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深化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发展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积极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曲江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推进旅游发展全域化。继续落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全域旅游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轴两翼”规划,继续推进“大南华”“大马坝”、华家班、“芦溪胜景?出水芙蓉”等重点景区建设,完善五星级标准酒店、星级民宿、旅游驿站、旅游公路等配套设施,丰富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特色文旅、森林康养、生态农旅等三大旅游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乡村游、红色游、研学游等旅游业态,创新推出体验性、沉浸式旅游产品,做大“后备箱经济”,打响“曲江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宣传推介,举办更多有影响力的文化节庆和体育赛事活动,释放“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效应,打造“双区”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

  二是主攻两大经济板块。将园区和镇街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单元,推动其在县域经济布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充分释放园区经济和镇域经济发展潜力。

  壮大园区经济。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目标,实施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升级行动,推动菌种研发、精深加工等高新技术开发集成,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继续申报创建丝苗米(马坝油粘)、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资本、科技等要素“进园入农”。深入实施曲江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粤江发电向园区供热项目建设,完善道路、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推进常平曲江科技创新港、丹宁未来创新中心等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高端食品园中园、高端纺织服装园中园;加强企业监管和服务,做好土地管理、环境整治等工作,提高园区发展水平。做好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二期征地工作,为园区建设提供用地保障。推动港航新技术装备产业园规划建设,引导现有船舶修造企业入园发展,全产业链式引进船舶配件生产、航运服务等企业。全力推进“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助力韶钢打造宝武(韶关)现代产业园、粤江发电打造新型能源产业集群园区、中核广东科技打造粤湘赣边界石化仓储物流园。

  发展镇域经济。强化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扩大镇街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行镇街“组团式”发展,推动重点镇、中心镇、一般乡镇各展所长、协同发展。引导重点镇马坝镇发挥城区驻地优势,同步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人口和产业集聚度;引导中心镇白土镇、大塘镇、乌石镇、沙溪镇和松山街道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着力打造特色城镇;引导一般乡镇樟市镇、枫湾镇、小坑镇和罗坑镇利用自身优质农产品和旅游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发挥统计指标“指挥棒”作用,开展镇级GDP核算工作,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三是把握扩大内需两大发力点。将扩大内需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发挥好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拉动作用,让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广辟渠道扩大有效投资。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财政性资金。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力促项目落地建设、投资有序增长。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目标,聚焦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先进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领域,深度链接“双区”及闽赣湘桂等周边区域资源,强化与韶钢等驻区中省企业的对接合作,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加强招商引资信息化建设,搭建集信息公开、资源匹配、项目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招商引资信息化平台,精准服务投资需求。

  丰富业态释放消费潜力。完善实体消费载体建设,规划建设特色步行街、综合休闲广场、夜间消费街区,打造业态多元、人气聚集的特色商圈。完善网络消费载体建设,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鼓励零售企业、电商企业等依托“直播带货”、电商小程序扩大营销规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产品和服务。

  (三)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实施城乡品质提升工程,推动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功能更加完善、生活更加舒适,打造宜居宜业品质之城。

17.webp(650).jpg

  一是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韶关港乌石综合交通枢纽和北江港区白土作业区一期工程建设,推进北江港区绿色综合服务区、韶关港大坑口货运码头、乌石铁路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港口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推进北江港区疏港铁路和国道240线曲江中学至乐广高速乌石出口段、省道521线沙溪至乌石段、省道521线樟市至罗坑段等疏港公路建设,做好马坝枢纽互通建设保障工作,推进风度大道、南华大道北、影剧院周边道路、碧桂园?曲江府周边道路建设,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区镇村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旧城改造提升,以“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三旧”改造,加快减速机厂、山子背、大坪村等安置区建设,完善智能停车场(位)、新能源充电桩、污水管网等设施,实现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新城开发建设,突出规划引领、产城融合,坚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先行,推进新城安置房、“两河四岸”生态绿堤水系二期工程建设,科学布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严格的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和风貌管控,依法严厉打击违建行为,坚决整治征地拆迁领域突出问题。深入推进镇街整治提升“139”行动、“139+”美丽圩镇建设,不断提升镇街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能力,全面优化镇街环境和功能。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落实进城落户“零门槛”“优服务”,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转让退出机制,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

  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聚力“五大振兴”,大力推进产业富农、人才助农、文化兴农、生态惠农、组织强农,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支撑。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强化扶贫资产运营管理,做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3510”工程,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继续推进拆旧复垦工作,加快补齐农村道路、信息网络等短板,健全完善村庄保洁、公共设施运行维护等机制,努力打造一批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鼓励人才“到乡村去”的激励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向往农村、留在农村。弘扬农村优秀文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为路径,全力释放发展内生动力。实施改革开放提级工程,坚持精准谋划、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把牢发展主动权,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以改革破壁垒,全面释放发展潜能。聚焦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社会体制等领域,谋划推出一批具体务实的改革举措。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积极争取上级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原创性改革举措,打造极具影响力的改革品牌。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改革经验做法,结合实际复制推广,做到借鉴中创新、在复制中提升。

  二是以开放聚资源,全面增强发展动能。结合曲江区位因素和开放条件,把对接融入“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关键一招,借力广交会等大型展贸活动平台,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借力“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开放协同效应,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强化产业和市场联动传导,实现同频共振、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探索搭建我区对外贸易通道,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政策,提升外贸企业服务水平,推动外贸稳定健康发展。

  (五)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施民生福祉提档工程,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18.webp(650).jpg

  一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推进曲江职业技术学校和启智学校迁建项目建设,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推进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巩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成效,实施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建强校长和教师两支队伍。

  二是推进健康曲江建设。支持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技术水平,规划建设曲江第二人民医院、曲江中医院,加快推进部分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健康大数据中心及全民数字健康档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工作,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20.webp(650).jpg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抓好退役军人、异地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岗就业工作。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加强对残疾人、孤儿、农村“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积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不断提升抚幼养老服务水平。

  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挖掘石峡文化、九龄文化等文化资源,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推进白土镇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修缮和活化利用;充分发挥文化馆作用,编排一批精选采茶戏。实施全域文明创建工程,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为韶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出曲江贡献。

  (六)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施社会治理提效工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webp (1).jpg

  一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全力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凝聚共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等政策。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创新,提升群团工作科学化水平。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二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区的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曲江、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严格落实《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行政决策执行和评估,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畅通违法行为投诉举报渠道,让行政执法更规范更具公信力。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三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曲江。深入开展维护政治安全八个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健全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全面禁毒和“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打击新型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多网合一”的综合网格,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21.webp(650).jpg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曲江的发展蓝图就一定能实现!百年征程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赓续初心、砥砺前行,立足中心城区定位,推动曲江绿色发展,奋力打造韶关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长极!

  (转载韶关曲江发布) 

微博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