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区出台《关于加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办体系建设的方案》,通过公开遴选确定区托管服务中心实施主体并完成挂牌。如今,农业生产托管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目前全区已建成1家区级、5家镇级服务中心,成功培育1个区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为农业生产托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与组织保障。
强化装备支撑 夯实服务硬实力 我区将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置于重要位置,通过政策引导与项目扶持,鼓励服务组织引进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装备,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其中,区内服务组织韶关市曲江区胜意农机专业合作社,获评2021年广东省农业生产托管十大典型范例。韶关市曲江区顺意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22年加入广东省现代农业服务业联盟,并牵头成立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先后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创新农服组织奖及2022年广东省农业生产托管十大典型案例。此外,我区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与资金,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区参与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的主体已达13家。 推广数字平台 实现智慧化管理 为提升社会化服务科学管理水平,我区全面推广“粤农服”平台,自2021年8月起,要求所有农业托管服务通过该平台完成下单、合同签订、农事记录上传、轨迹监控、支付结算及评价验收全流程操作。历经三年多推广应用,平台成效逐步显现。当前,全区已有13家农服组织入驻“粤农服”平台,大疆、极飞、江苏北斗农机等104台(套)设备完成平台录入管理。服务组织可通过平台实时掌握机手位置、作业进度与任务完成情况,科学调度农机资源,保障农事作业高效有序开展。 截至目前,全区通过“粤农服”平台累计完成托管订单5487个,服务面积达53.88万亩次,其中1.0版本完成3702个订单、33.04万亩次服务面积。2.0版本完成1785个订单、20.84万亩次服务面积。所有订单均实现线上全流程管理,服务过程可追溯、可监管,大幅提升了服务规范性与公信力。 创新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多元需求 针对小农户“对接难、成本高”的痛点,我区积极探索“整村推进”“集中连片”等服务模式。以樟市镇为例,当地托管服务中心与镇政府、村委会紧密协作,由村集体开展宣传培训,统一与小农户签订服务协议,实现集中下单、统一作业。通过该模式,合作社为樟市镇8个行政村、150个村小组的1500户农户提供耕整地、播种、施肥、收割等单环节或多环节托管服务,精准衔接规模化服务与小农户需求。 在服务流程上,农户既可自主通过“粤农服”小程序下单,也可委托托管员代为操作,灵活便捷。平台还能自动整合分散订单,实现“化零为整”,推动服务连片开展,有效降低单位服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和服务效率。 科学制定政策 优化发展软环境 我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开展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农户需求与服务组织面临的难题,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将耕整地、收割、施肥、直播、秸秆还田等环节以及油菜、果树、油茶等经济作物纳入项目补贴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同时采用整村推进、委托下单等方式,让服务更贴合实际需求。持续扩大服务主体遴选范围,服务主体增至13家,吸引众多80后、90后返乡创业青年加入服务组织。 加强宣传培训 提升群众参与度 为提高基层干部与农户对托管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区业务主管部门率先深入学习“粤农服”平台使用方法,专门安排1名年轻干部负责社会化服务管理与培训工作。全区先后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服务组织人员、托管员及镇村干部超1000人次。此外,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大小会议契机普及相关知识,让社会化服务贴近群众、深入人心。 贴心指导服务,保障平台稳定运行 为确保“粤农服”平台顺畅运行,我区构建“面对面、零距离”的指导服务机制,建立全区托管服务工作群,邀请省级专家入群,及时解答服务主体、托管员、机手在平台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邀请省厅领导与技术开发单位专家到曲江开展现场指导培训。 成效显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经过持续探索实践,全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突出。一方面,构建“县生产托管服务中心+镇托管员+村托管员”三级协办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名录库,2024年全区已有19家服务组织纳入名录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此外,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由托管员、村集体、服务组织统筹小农户分散需求,推进集中连片或整村托管服务,目前全区已有2个行政村实施了整村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