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坝人遗址公园
  • 白土稻田
  • 禅宗祖庭南华禅寺
  • 城东之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示公告

《韶关市曲江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大塘镇单元)(草案)》批前公示

发布日期:2024-07-09 15:46:19 来源:本网
打印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关工作的通知》》(粤自然资函20231036号)、韶关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全面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乡村空间“三提三化”示范创建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我局组织编制的《韶关市曲江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大塘镇单元)》(以下简称《方案》)已形成成果。为进一步做好曲江区大塘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现按相关规定,将《方案》主要内容向社会予以公示,请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公示时间:202478日至2024715

意见反馈方式:请送至或邮寄至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城南大道3号韶关市曲江区自然资源局生态保护与修复股收

联系电话:(07516663427


                                       韶关市曲江区自然资源局

                                                                                 202478






韶关市曲江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大塘镇单元)

(公示稿)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韶关市曲江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大塘镇单元)

实施范围:本项目落实以乡镇为实施单元的工作要求,将大塘镇作为一个实施单元,项目区域即项目所在大塘镇的行政辖区范围,包含2个社区与15个行政村,整治面积171.24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实施期限为四年,即20241月至202712月(实际起始时间以备案时间为准)。其中2024年、2025年实施项目衔接广东省相关考核要求。

实施规模:大塘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子项目总面积为1804.78公顷。

二、整治目标

曲江区大塘镇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总体部署,通过科学腾挪空间、推动布局优化,促进农用地提质增量、建设用地集聚增效、生态用地功能提升,系统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任务,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生产空间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更山清水秀的总体目标。力争实现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促进城乡土地资源有序流动和高效集约配置,激发镇村发展活力。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面貌”的工作目标要求,整体谋划、分类实施,以村社为基本实施单元,以城乡建设资源集约配置和农用地规模化流转经营为重点,灵活运用政策工具整体推进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生态保护修复、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形成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城乡融合、区域平衡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三、工作内容

本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七类整治项目,分别为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乡村风貌提升及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导入、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其他,实现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具体目标。全镇形成52个子项目,涉及全部15个行政村,整治面积共1804.78公顷,总投资(含政府专项债,未含债券利息)25.89亿元,预计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168.9127公顷,腾退建设用地近11.6500公顷。

良田连片:实施农用地整治项目17个,包括2个补充耕地项目,4个耕地恢复项目,5个垦造水田项目,3个高标准农田提质项目,1个水毁农业基础设施修复工程,1个土地流转项目和1个千亩稻田种植项目,总投资3.33亿元,其中财政投资1.49亿元、政府专项债1.18亿元、社会投资0.67亿元。项目实施后,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68.912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比为6.87%,完成耕地面积增加3%要求;耕地质量有提升,新建或提质高标准农田809.02公顷;涉及永久基本农田优化布局8.8298公顷,调整后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0.4386公顷,新增比例达4.97%

村庄集中、产业集聚:实施建设用地整理与产业导入项目17个,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个,功能置换及“三旧”改造项目6个,产业导入项目10个,总投资19.97亿元,全部为社会投资。项目实施后,预计腾退建设用地11.6500公顷,能有效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促进了村庄集中和产业聚集,达到建设用地整治后总量不增加的要求。

生态优美: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乡村风貌提升与历史文化保护公共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等项目18个,其中乡村生态保护修复5个,人居环境整治项目8个,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项目5个,总投资2.59亿元,其中财政投资0.61亿元,政府专项债1.93亿元,社会投资0.04亿元。项目实施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图片1.png图片2.png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