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205006959503K/2021-00026 分类:
发布机构: 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1-05-19
名称: 沙溪镇“十四五”时期规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7-1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沙溪镇“十四五”时期规划

发布日期:2021-07-19  浏览次数:-

     (一)深化副中心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1、完善镇村规划,加强对全镇发展的引导和约束。树立“规划先行”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曲江区沙溪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并且按照副中心城镇的定位,加强交通、村镇建设等各类规划的编制、衔接和协调,尽可能地执行好、完善好总体规划,对其中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功能区划适度作出相应调整。

      2、壮大产业发展,增强副中心城镇综合承载力。一是依托大宝山产业链延伸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通过财政支持、用地审批等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主动承接大宝山上下游相关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力促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集群化发展。积极配合大宝山铜硫大开发项目建设,推动镇域经济加快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二是依托“大南华”提升项目,对G106道路两边土地进行储备,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项目建设的载体、产业升级的高地、吸纳就业的平台,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把握省、市、区产业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符合产业政策的优质项目入园落户,带动全镇城镇化发展。三是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主动谋划京珠高速沙溪出口到“大南华”之间的规划建设;争取上级支持,尽快完善高速公路沙溪出口周边的改造,提升全镇形象;主动融入大南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圈,规划建设地特产交易市场和一批较大的酒店旅店,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业,加快旅游业融合发展,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旅游融资体系,构建全镇“一盘棋”的旅游格局。大力开发农家乐、农特产品及旅游纪念品等服务业,加强餐饮、旅馆业和景点监管,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3、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副中心城镇建设发展。一是继续做好凡洞新邨搬迁的后续工作,为大宝山技改项目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大力推行“三旧”改造,促使镇区扩容提质。在旧城镇改造方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旧城镇连片开发,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主题功能改造片区和改造项目,打造一批新型产业街区和都市型产业基地。在旧村居改造方面,借助大宝山技改项目这一契机,利用项目资金和国家扶持政策,通过对环境进行整治改造,打造特色生态休闲区和旅游景观带。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副中心城镇发展基础。一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新社区,加快农民变居民步伐。抓好城乡健身文化、路灯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镇区功能。同时做好镇区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为广大居民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二是整治“两河四岸”,美化镇区环境。继续争取大宝山矿区周边整治专项资金,对大宝山矿区上游污染源和镇区“两河四岸”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继续加大打击“两违”工作力度,坚决遏制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三是按照城市管理的相关要求,落实运矿车辆运输路线调整改道项目。解决载矿车穿越中心区域对镇区居民造成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二)挖掘特色旅游品牌,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区

      一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沙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优势,启动珍稀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园、生态农庄、竹林步行径等一批建设项目,打造具有沙溪特色的天然休闲度假场所和避暑胜地,带动全镇生态旅游发展。以大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为契机,吸收社会资本用于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将矿业旅游培育成为新兴特色旅游。加强百丈崖漂流景区的整体包装,完善道路交通等配套设施,拓展乡村游开发。

       二是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加强沙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促进自然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覆盖率。完善道路建设、供电与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生态旅游提供基础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不断加大矿区环保投入力度,实施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改善大宝山区域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矿区社会、文化、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三是加大旅游宣传推介。积极举办观光休闲活动,并利用电视、网络、设立广告等多种形式推介沙溪旅游,进一步提高外界对沙溪的关注度。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如南华寺、小坑锦绣南华城森林温泉世界、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百丈崖峡谷漂流等知名旅游品牌合作,形成“一日游”“二日游”的旅游线路,打造粤北品牌旅游线路,提高沙溪旅游的知名度。

     (三)坚持城乡统筹,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着力打造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走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全力打造具有沙溪特色的农业产业。“两坪一窝”形成较大规模的绿色蔬菜、时令水果基地;沙溪村、中心、东华村委形成以酸笋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和加工基地。积极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已组建的合作社的作用,为农民群众提供好技术服务,引进前景好、效益高的特色农业。力争五年建成各类规范化专业合作社10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

      二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在抓好水、电、路、讯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农村给、排水设施,灌溉设施,电网设施。继续加大美化、绿化、亮化力度,共同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力争五年内全镇较大自然村硬化率达到70%。

      三是加大农民培训、就业、创业力度。广泛开展各类先进实用技能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与域外企业和工业园区企业的协调,继续扩大劳务输出,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支持失地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民进城落户步伐。加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力度,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健全完善村规民约,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乡风民俗。

      (四)强化民生保障,营造平安和谐环境

      一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规范幼儿园建设,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努力办好群众满意教育。加强计生服务体系建设,狠抓人口综合治理,遏制政策外生育;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加大对计生困难家庭扶助力度,全面落实计生惠民政策。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和配置镇村卫生资源,保障群众的就医需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文体活动和文艺汇演,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确保群众喝上安全卫生饮用水。完善垃圾收集和中转站设施,逐步改善镇村环境。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狠抓就业创业民心工程,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杠杆作用”及争取工青妇等团体专项创业资金支持,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有序输出和引导回归相结合,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回乡就业。扎实推进社保惠民工程,全力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全力抓好底线民生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扶贫济困、社会救助工作,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得到帮助。

      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完善视频监控系统,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打非治违”和危险化学品、消防、交通、工矿等专项整治。健全城乡一体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从“产”和“管”环节着手,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创新依法解决基层矛盾的方式方法,深入开展“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

     (五)坚持机制创新,在政府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建设奋发有为、敢于负责的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继续解放思想,突破定势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发展中求突破。看准了的事要紧盯不放,定下来的事要抓紧实施,强调了的纪律要贯彻执行。把心思用在抓发展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对老百姓关心的大事,要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对老百姓关注的难事,要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对老百姓承诺的实事,要说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不断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建设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政府。认真研究经济发展形势,及时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促进发展。进一步加强政务建设,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能。坚持求真务实,重抓落实。紧紧围绕镇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健全重点工作推进责任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创造性地为企业、项目和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要建设高效作为、求真务实的政府。全镇上下把更多的精力、时间用在上项目、争投资上,用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形成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健全奖惩制度,完善以绩效管理为中心的责任机制,推进干部绩效管理,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城关镇实际出发,多做加快发展的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增进人民福祉的事,确保工作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和评判。

      四是要建设依法行政、风清气正的政府。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着力打造阳光政府。自觉接受镇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办理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坚决抵制等、拖、懒、浮等不良工作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