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20500695960XR/2021-00077 分类:
发布机构: 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1-12-19
名称: 罗坑镇基本情况介绍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12-1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罗坑镇基本情况介绍

发布日期:2021-12-19  浏览次数:-

  一、地理、人口情况

  罗坑镇位于韶关市曲江区西南部,是国家级鳄蜥自然保护区、革命老区、广东十大茶叶专业镇,东连樟市镇,南接清远英德市云岭镇、横石塘镇,西邻乳源县大布乡,北毗江湾、龙归二镇,省道521直达镇域。全镇辖罗坑、新塘、新洞、中心坝、瑶族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共有99个村小组。全镇户籍人口11254人,其中瑶族人口1329人,常住人口7386人。全镇土地总面积2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57.6亩,山林面积32.5万亩,生态公益林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6%。全境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30余座,最高山峰船底顶海拔1587米,为广东第二高峰,境内高山上分布有大量的古茶树及原生茶树群落。2020年,罗坑镇大于或等于0度的年总积温7183.9度,年平均降雨量3848.8ml,全年无霜期355天,昼夜温差较大。

  二、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我镇是传统的农业镇,经济发展长期依靠农业生产。2016年罗坑大草原被评为全国十佳露营地,带动罗坑乡村旅游发展,现全镇以茶产业、乡村旅游业、特色种养业三大产业为主。2020年,我镇国民生产总值约1.7亿元。

  (一)茶叶产业不断发展

  罗坑镇自然环境优越,适宜茶叶种植生长,全境高山上分布有大量的古茶树及原生茶树群落。截至2020年,全镇人工茶园面积1.2万亩,年产干毛茶260多吨,茶叶总产值约9000万元。全镇共有大小型茶叶加企业28家,注册品牌商标有“雪花岩”、“猴采红”、“果香蜜韵”、“仙塘红”、“仙露茗珠”、“大窝山”、“船底顶”、“雪岭虹”等。全镇4000多人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采摘、管理、销售等,茶农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以上。近年来,罗坑茶在全国及省内外的各项评比中,先后获得多次殊荣,其中,广东雪花岩茶业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全国茶叶百强企业、全国“中茶杯”金奖,广东省名优茶评比特等金奖、广东十大名茶、广东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猴采红”牌系列产品也被评为“广东名牌”产品、“广东十大名茶”及“养生奥斯卡·南方十大养生茶”的称号。罗坑茶产业已经成为带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罗坑是国家级鳄蜥自然保护区,生态景点颇多,有罗坑水库、温泉、岩洞、茶岩顶等,极具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价值。近几年来,罗坑镇以茶叶等自然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一是成功举办了四届采茶技能比赛、韶城首届徒步定向活动、两届罗坑大草原露营节、七届罗坑茶文化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进一步给全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提振信心,推动罗坑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加大了旅游硬件设施建设,完成大草原周边村庄老何村美丽乡村建设及大草原旅游公厕建设和周边路网建设。三是坚持把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田园风光、乡村民宿、文化体验、科普研学的农文旅新业态,实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9月,我镇累计投资超千万的“依云伴山水”农文旅项目建成开业,成为曲江新兴旅游明星品牌。四是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进展喜人,罗坑镇被评为韶关市首批十条乡村旅游线路;中心坝村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名村,同时成功通过韶关市旅游名村验收工作。五是乡村旅游与生态理念实现进一步融合发展,“自然真性•梦茶里乡”--西线(国家级鳄蜥自然保护区--万亩茶叶生产基地--罗坑水库大草原露营地--山间民宿)成功入选广东省森林旅游特色线路,“自然真性•梦茶里乡”罗坑镇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六是罗坑大草原周边旅游驿站、民宿、农家乐等蓬勃发展,其中,中心坝夹背村的“朝昌苑”被评定为韶关市四星级旅游民宿、黄屋村的“山居小院”被评定为韶关市三星级民宿。

  (三)特色农产品不断发展

  罗坑镇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上,自然条件优越,河溪坑湖等水资源系统自成网络,空气自然清新、山泉甘甜水质佳,盛产高山优质茶叶、深山蜂蜜,适宜栽种山姜、香菇、红花莲藕、木耳等,出产香粘大米、富糖番薯、板栗,原生态山坑鱼虾蟹丰富。近年来,我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引导在中心坝村、新塘村、罗坑村扩种红花莲藕、莲子300多亩,引导村民尝试种植林下人参、艾草等中草药。据不完全统计,现罗坑镇种植番薯面积达到1800亩,加工番薯干产量达1350吨,产业产值600多万元。大批量客商到罗坑镇采购罗坑番薯干,提高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扩大了罗坑土特产的影响力。

  三、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镇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制约,镇域经济与其他乡镇相比较为落后,依然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发展有待升级

  一是作为传统农业镇,我镇种植、畜牧等出产的产品质量较高,但农业生产长期粗放式经营,缺少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规模企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缺少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没有形成“拳头产品”。二是旅游业方面,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近两年来,我镇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其中中心坝村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但从全镇整体来看,发展旅游业仍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政策保障力度不够等困难,且来罗坑旅游的游客多集中在周末、节假日,存在日常人气不足的情况。三是罗坑茶产业发展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和问题,特别是野生古树茶保护以及原产地保护标志的注册问题亟待解决。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乡镇,我镇道路、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镇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以及“139”镇街提升工程和“四好农村路”项目建设,我镇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各项基础设施短板均到达一定程度的弥补,但由于财力有限,仍有很多急需改造的基础设施无力投入,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

  (三)用地指标成为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瓶颈

  受国家土地政策影响和保护区红线限制,我镇经济发展正面临“不缺项目缺用地”的难题,一些新的项目因用地指标难以落实,用地缺指标、无指标直接影响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推进进度。

  (四)乡村振兴人才缺乏

  由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导致相当部分的干部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创业胆识,未能紧跟时代发展,部分领导干部固守传统管理方式,缺少科学长远的战略眼光,群众自我增收,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缺失,乡村振兴缺乏有文化、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镇将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的重大发展机遇,创新举措,奋力突破,强力构建镇域经济新格局。

  (一)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四不摘”政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分层分类及时落实帮扶政策,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重点强化乡镇党委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巩固和加强村党组对乡村治理的领导,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同时建立驻镇帮扶党建共建机制,成立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与镇党委之间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强化党建示范引领。三是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发挥省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优势,加快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制定和完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细化帮扶振兴措施,扎实乡村振兴规划蓝图实施基础。四是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取得更大成效。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突出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协调推进罗坑镇街139二期提升工程、美丽圩镇建设,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和镇域公共服务能力,实现镇村同治同建取得明显成效,打造生态宜居美丽镇村。五是推动南岭国家公园、国家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三位一体”紧密衔接。以夹背村入口社区建设项目为开端,稳步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进程;围绕罗坑湖、罗坑大草原通过串联夹背、上扬、下杨、黄屋、老何、细林村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打造乡村生态游黄金示范带,发展农旅、康养、研学等产业,推动国家特色小镇建设,逐步实现罗坑镇域、村域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罗坑乡村振兴走在全区乃至全市前列。

  (二)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业

  一是围绕罗坑大草原、罗坑水库,集中打造中心坝村乡村旅游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罗坑茶旅发展。二是充分利用罗坑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优秀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将茶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因地制宜,打造示范性的全国先进农业体验型自然科普教育研学基地。三是将运动休闲体育产业建设与整个罗坑镇生态旅游的发展机制相结合,发挥罗坑自然生态与茶文化优势,发展风帆、橡皮艇等水上运动和足球、马术、攀岩等地面运动,将体育与茶旅结合起来促进当地发展。

  (三)茶产业提质扩面

  一是抓紧保护罗坑镇古树茶资源及申报罗坑杏仁香红茶地理保护标志,提升罗坑茶市场价值。二是鼓励和支持罗坑一到两家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的本地茶企培植杏仁香(二代)茶树,并有序的进行种植,让所有本地茶企都能享受到杏仁香红茶到来的红利,促进罗坑茶行业更加良性发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四)积极改善民生事业

  一是结合镇情实际,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政策、项目支持,早日完成镇新污水处理厂、“139”镇街提升二期等重点工程。二是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通村道路、电力、供水等设施的改造提升,着力为群众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

  (五)突破招商引资难点

  将招商引资作为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此来推动镇域经济发展。一是大力拓宽招商渠道。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鼓励全镇上下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为招商引资出点子、出信息、牵线搭桥,重点引进农产品加工、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项目。二是强力引进优质项目。主攻大项目、好项目,积极主动沟通对接、协调服务,招大商,招好商。三是加大项目服务管理力度,狠抓项目前期、开工、续建各阶段工作任务的落实,使各类项目建设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多措并举,将罗坑的绿水青山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瞄准市场需求和投资热点,采取资金、政策等扶持激励机制,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充分发挥能人大户、流通大户、专合社在流通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发展。